2013年10月04日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职场中,上司是关系到你前途命运的重要人物,这个人既可以让你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也可以使你举步维艰。加菲从被遗弃的流浪猫,到冠军猫,到被扫地出门到与奥迪争宠,里面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就是加菲的主人——阿布库。放在职场,这个人的角色就是你的上司。只有融洽地与上司相处,你在职场才可以像加菲一样,幸福地沉浸在自己的完美之中。

    自从有了加菲猫,全世界都狂飙可爱的“猫”风。它好吃懒做,一只小气又明理,一只天天念叨减肥却拼命狂吃……但它却是一只风情万种古灵精怪的猫,无论生活还是职场,它都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2009年,初入职场的MM们一定有个漂亮的心愿:像加菲猫一样生活,像加菲猫一样工作。

    摸清楚上司的喜好很重要,亮出自己的优势,一定要不亮则已,一亮惊人。倘若,孔雀天天开屏他人习以为常尚属好命,招人厌倦就是自毁了。千里马时时马不停蹄还叫千里马么?姜燮老先生说过“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这句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著名职场研究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总结出以下几点,教你做职场小精灵:

    一、摸清上司喜好

    摸清楚上司的喜好很重要,亮出自己的优势,一定要不亮则已,一亮惊人。倘若,孔雀天天开屏他人习以为常尚属好命,招人厌倦就是自毁了。千里马时时马不停蹄还叫千里马么?姜燮老先生说过“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这句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如果灵活运用,看按时 机,人皆亮之,我不亮之,人难亮之,我必亮之。自然脱颖而出!

    二、学会吸引上司的目光

    即使你是千里马也不要死等伯乐来发现你。不是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嘛,何况世上哪那么多千里马。所以主动出击,抓住上司的目光就抓住了上司的心。

    加菲出招:把催魂铃狠狠咔嚓掉,睡眼惺忪,嘴里嘟囔着“我最恨星期一”,还是要扭着肥胖的身子行使使命——叫主人起床。聪明的是,这只肥猫非常清楚自己付出的目的:身为主人,你要赚钱养我!也因此,它既有“不要再梦我,我已经来了”的兀自荣光,也有“想巴结我?想赖皮不上班?这招对我没用,我只好出贱招了”这样死皮赖脸的自知之明。最终不但成功完成任务而且让人对它实在难以有脾气。

    三、故意犯点小错误

    一般情况下,没有领导会希望员工表现得比自己更高明。自古功高盖主者都是什么下场,相信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在领导面前不要表现得过分的精明能干,偶尔犯一点小错误,不但可以缩短你和领导间的距离,还可以让人感到你的可爱。

    加菲出招:因为着急吃早餐,在阿布库洗澡时扳下冲马桶拴;因为讨厌化学香调料,而把自己的早餐和阿布库的对调。这些小坏并没有使阿布库对它的疼爱减少,你看他还不是一边喊毛巾,一边兴致勃勃地为加菲弄猪肝口味的早餐,目光温柔地看着它吃。相信即使自己知道被加菲“整”了一把,也不过是哭笑不得地“嗔”一句:这只古灵精怪的肥猫哟。

    新时代的职场也需要“妖精”员工,不过可不是外表“一代妖姬”那种,那个只适合你在家里关起门来秀,拿到职场怕只会让人“才下眉头,厌到心头”。聪明的MM懂得职场也需要偶尔像加菲一样犯个无伤大雅的小错,让人看到你的精灵可爱。即使在严肃的职场,精明又可爱的MM,谁能不爱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