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合同是员工与企业的双重护驾员,但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以及员工在离职的过程中一些合规性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企业人事。“解雇、辞职、证据、工会、裁员、医疗期、离职手续、服务期、学习 、竞业限制、工资福利、年终奖、年休假、违约金”,这一系列的问题常常是引起劳动争议的导火索。稍有不慎,在无形之中就会为企业带来没有必要的损失并激化劳资矛盾。我们要如何规避合同解除时出现的风险?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是否能解除合同呢?

    为此,7月25日,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www.healthr.com/)特举办主题为《合同解除与离职管理中法律事务课程》的沙龙活动,邀请 北京 市联拓律师事务所刘昊斌律师授课 。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解雇员工的相关法律知识体系;帮助企业有效掌握解雇员工的相关实务操作技能;分析 企业战略 调整中的法律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最后厘清企业战略调整的法律风险,实现 人力资源 的合规管理。

    如何解雇“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

    不胜任工作是指,在用人单位无故意提高工作定额的情况下,劳动者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的情形。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就无法达成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那么什么样的工作情形才是“不能胜任工作”呢?

    为此刘昊斌律师为我们举出一则案例,某企业聘请了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行政助理,因其学历高而且能力突出被招进公司。一次公司总经理召集六部门总监开会,但到会场的人数只有五人,少了一人,而此人正在赶往外地开会,根本无法赶回来,对此总经理非常生气,致电给该位总监,并指责为何知道开会还要出差,而总监却是一头雾水,称根本没有接到开会通知,也没有人告诉过他,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差的,两位高管通过电话后都很生气。当总经理得知此事缘由后,便明白是助理那边出了问题,隔天遂带着愤怒前往行政部向助理了解情况,二人都带有情绪,使得二人发生争执。事后,以助理不能胜任工作为由找她谈话,试问于此情况该如何解决?

    对此刘律师解释到,并不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就可以立即以此为由单方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情况下,企业当中的 销售 人员是能够通过业绩等标准来判断是否胜任工作;像职能部门、行政部门等无法量化工作的部门需建立相关标准,规避合同纠纷。本案例中要想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行政助理,需按照解除程序有步骤的进行,程序:1、不能胜任工作;2、调整岗位或者学习 ;3、再次不能胜任工作;4、提前一个月通知或者支付一个月代通知金;5、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的解除依据及实操手法。最终完成是否解除合同。

    末位淘汰并不属于“不能胜任工作”?

    末位淘汰是属于 绩效 管理 的方式之一,并不属于不能胜任工作。刘律师为我们讲解到,在企业日常的绩效考核中,必定会出现排名末位的员工,而他们也许只是考核指标没达到或是业绩偏低,并不是说没有工作能力,所以它们二者并不具有直接的相关性。这也是HR在实践中常见的误区之一,大家只要清晰两者的概念意义就会解决好。对于排在末位的员工,可以试着依照1、调整工作岗位;2、合同到期不续签;3、公司提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从这三个步骤进行调整,但均需依照法律行事,试图从双保险的角度与员工进行合同解除,减少劳资纠纷,降低企业在事件中的法律风险。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