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应届毕业生不招”、“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要求在招聘会上比比皆是,很多毕业生就算进了企业工作,一两年甚至三四年内也因为企业害怕其跳槽而无法接触到比较实质的工作,这极大地降低了80后员工对企业的好感。

    按照逻辑,如果一个员工具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却还跳槽到处找工作的话,说明他对原来企业的忠诚度本身就不高,这样的员工很可能只是将企业作为一个跳板“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企业要大胆引进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他们的可塑性也极强,只要在招聘过程中科学地采用针对80后员工特征的甄选方法“选好种子”就可以了。

    近几年,80后员工俨然已经成为跨国企业的中坚力量。通用电气、麦当劳等跨国巨头在中国的新聘员工中80%以上是80后应届毕业生,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6000多名员工一半以上也是80后,咨询公司一类需要丰富经验的企业也开始大量招聘80后应届毕业生。国内著名的苏宁电器也在开展每年引进12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1200工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80后员工占主流的社会特征越来越接近管理大师德鲁克所指的“下一个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为一个企业工作的人员将越来越多地不是全职员工和终身员工,而是扮演着兼职、临时人员或者顾问和承包人的角色,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刚刚熟悉西方职业化管理系统的中国管理者而言,应对80后员工带来的管理挑战,首要的不是思考如何做,而是必须敞开胸怀,重新审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把本来就没有完全吃透的西方管理教科书扔进垃圾桶,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开始行动。管理者注定是天生的妥协主义者,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他必须妥协和改变。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必须与时俱进,针对80后员工修改以前灵验的管理策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