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电总局的限娱令颁布以后,为了保证收视率,各电视台也是各出奇招,职场、情感类节目成为荧屏的宠儿。不过,在武汉举行的第22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前举办的创新优 论坛 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强调“限娱令”并非禁绝娱乐节目,而是限制过度娱乐化。同时,他还指出,个别节目仍然存在为收视而博出位的现象。针对目前走红荧屏的职场、情感类节目,李伟指出当中有不少节目为了哗众取宠而设置一些与其服务定位完全无关的环节,“一些职场类节目,不是展现求职者的才华,而是加入大量才艺比拼。有一个求职节目,要求选手吃蚕茧、毛鸡蛋、水蟑螂等食物,还采取挖苦对手互相打击来竞聘,通过恶搞来博取眼球和收视率。”
其实大多数观众对于限娱令,是持观望态度的,毕竟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呈现出越来越多风格各异的节目。这条新闻吸引伯洲的是关于求职节目的部分。限娱是广电部门的责任,而作为现实中的求职者和招聘方,我们还是要保持必要的务实。
招聘手段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丰富,不仅仅是面对面的招聘,还有邮件、电话、视频、网站、微薄等,电视节目自然在这两年成为新兴项目被大众所认知。
一切事情,一旦上升到宣传的角度或者 营销 的角度,总会有形式上甚至于本质上的变化。营销,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把一件东西坏的部分和好的部分一起卖掉。理所当然,埋单的那个人,只看得见经过营销处理的好的一面,无视了坏的一面。
求职节目是需要博收视率的,是要有市场关注度才可以继续的,毕竟不是一个真实的战场,只是一个秀场。说到定位,可能我们都善意地把此类节目归于“服务求职与就业”,然而作为制作方,应该还是把自己的作品归于“艺术化地展现现实生活”。
就好比对于电视节目中的“高帅富”或“富白美”我们只能一笑而过,对于电视节目中的求职达人和招聘狂人们,我们也需要一笑而过。艺术化地展现现实生活是为了娱乐大众,其本身无公害,而一旦有人把艺术化的东西照搬照抄给残酷的现实生活,则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到求职理性和招聘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