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www.hrloo.com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人才是什么?HR是经常与这个概念打交道的,但真要向他们问起来,他们未必能马上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诚然,这里面有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对概念的理解有差异,但总的说来,人才其实是一个并无标准的理念,以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故事来讲,管仲、乐毅这种一手可定国家兴衰者是人才,孟尝君的鸡鸣狗盗之徒这些盲流也是人才。

本世纪以前,我国的人才标准比较僵化,基本上是“初中生下基层、高中生坐办公室、大学生当领导”的模式,现在这种观念虽然早已落伍,但许多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仍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采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标准,要求能力出众、品德无瑕、直至相貌端正……古人对极致的追求让中国人都有完美主义者倾向,当然,如果是挑选人生伴侣,这样当然没有错,不过对于企业选择做事者来说,这样就有些过火了。

完美虽然好,但那只是虚无的镜花水月,化学界有共识,世界上不可能有100%的纯净物,同样的,职场上也不可能有100%的完美人士。对于负责招聘的HR来讲,就需要暂时忍下自己的求全心理,对不那么完美的求职者网开一面。

三个不等号

学历≠人才

学历≠人才

上海曾经搞过一个人才引进计划,但限制最低标准为本科学历。如果照这样来算的话,比尔盖茨来了也会遭到无情的拒绝,尽管他的微软公司市值超过半个上海的经济总量,但他没拿到大学毕业证。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合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稍加对比就显得有些荒诞。人才是一种内在的能力,而不是那张薄薄的文凭。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唯学历为准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仍然普遍存在着大专或本科之类的门槛,没有相应的那张纸,根本连进场表演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大家的观念都已经发生了转变,都承认学历不等于人才,但在行动上,显然没有做得很深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假设可以废除监狱。》
 美国学者拿破仑·希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问一群学生:“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觉得可以在三十年内废除监狱?”

  确信拿破仑·希尔不是在开玩笑以后,马上有人站起来大声反驳:“这怎么可以,无论如何,监狱都是必须的。”

  其他人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有些人天生坏,改不好的。”“监狱可能还不够用的呢!”还有人说有了监狱,警察和狱卒才有工作,否则这么多人就要失业了。

  拿破仑·希尔接着说:“你们说了各种不能废除监狱的理由。现在,我们来试着相信可以废除监狱,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大家开始思索。过了一会儿,才有人犹豫地说:“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动中心应该可以减少犯罪事件。”不久,其他在10分钟以前坚持反对意见的人,也都开始热心地参与了,纷纷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措施。“先消除贫困,因为低收入阶层的犯罪率比较高。”“采取预防犯罪的措施,辨认、疏导有犯罪倾向的人。”“借手术办法来医治某些罪犯。”……最后,共提出了78种构想。

  启示:当你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做得到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找出种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一旦你相信某一件事确实是可以做到的,你的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种方法。我们认为很难的事情,到底有几件真正是不可能做到的呢?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