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牛津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在公司这个名利场里,炒人和被人炒这个事情,你都得要有准备。常在职场漂,哪有不被炒的,除非你是拿铁饭碗的公务员。

  作为 人力资源 从业人员,代表公司与被辞退员工面谈,办理辞退手续是人力资源的工作职责。但辞退员工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用娴熟工作技巧做工具,需要拥有坚实的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做后盾,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 心理学 方面的知识做储备。

  一、被辞退员工标准的界定

  员工之所以应被辞退,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给公司带来负面效益者:

  负面效益包括两方面,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负面经济效益是指实际运作中公司支付给他的成本高于带来的经济效益者。负面社会效益是指影响公司名誉者,损害公司形象者。

  2、与公司文化相违背者。包括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抵触公司管理等,违法乱纪接受刑事处罚者。

  3、 绩效 低于基本最低要求水平。

  员工属于以上三类的,公司原则上应该予以辞退或者说做好辞退的打算。但是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辞退员工有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合法操作,需要进行相关的技术应对。

  具体表现在:

  1、明确公司员工手册,规章制度等管理制度。公司制度中应该明确员工在什么情况下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损失多少金额的情况下属于严重经济损失,尽量量化标准。公司制度要严格按照要求通过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核通过并保留相关手续。有条件的可报送相关劳动部门予以审核备案。

  2、在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的同时,必须保留相关考核证据,考核证据要有当事员工签字。

  3、对不能胜任员工应该履行相关学习 或调岗的过程。学习 ,需保留证据,通过请求所在部门经理帮助可以轻易解决学习 要求,但应保留学习 证据。关于调岗,可灵活运用,某些对自己职业生涯有较强计划性,或自尊心比较强的员工,也许公司调岗决定一出,他便会主动提出离职。如此以来,对公司,对员工乃双赢。

  4、员工入职以来接受的规章制度学习 的签名证据需要保留。

  二、辞退员工前的准备

  辞退员工前的准备工作决定辞退面谈的成效,因此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该在辞退员工决定做出后第一时间做好各类前期准备

  1、员工档案的调阅。通过调阅档案,了解员工在公司工作经历,家庭状况,收入情况,过去在公司受到的奖惩,及员工的个人爱好,兴趣志向等等。

  2、收集员工的绩效评估证据。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员工近来的工作绩效情况,同时列举出该员工绩效与公司要求不符之处。

  3、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做好辞退费用预算

  4、书面文书的准备

  如何做好辞退工作

  辞退前要公正。辞退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公司原因,如大范围裁员、组织机构调整等;二是个人原因,工作不称职、危害公司利益等。对于公司方面的原因应当向员工做好解释工作,并表示日后重新欢迎员工回公司。对于个人原因的辞退应当做好全面考核工作,不可偏听偏信,更不能公报私仇。对于曾经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应当尽量在本公司内为其寻找其他合适的岗位,或者推荐到其他公司工作。

  辞退时要公开。员工辞退应尽量及时公开辞退理由。此外,在被辞退员工离开时应当尽量让他体面。

  辞退后要热情。许多企业人走茶凉,对被辞退者妄加批评,把许多罪状统统安到被辞退者头上。其实不然,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职员工会对管理者的处理方式打分。辞退员工后,不但不应“人走茶凉”,而且应当与辞退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欢迎被辞退人员吃“回头草”。因此,辞退员工不看“鸡”面看 “猴”面,必须重视辞退技巧,不可莽撞行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