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尹宏亮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曾几何时,培养员工“忠诚度”成为企业考核或作为组织核心成员的重要指标,诚然,企业的发展壮大是要依靠一批有能力,忠诚组织理念的员工不懈努力,但我的问题有二;员工有忠诚度吗?忠诚度可以培养吗?
先谈第一个问题;“员工有忠诚度吗?”,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先要对“忠诚度”下个定义;个人从侠义角度来理解应该是为了目标,信仰努力奋斗,甚至可以贡献生命,这是极端的例子。在目前企业日常工作中已不多见。从广义上讲应该视为企业的使命、愿景努力工作,同甘共苦。其实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忠诚”里都会有“奉献”的影子,有的企业甚至把“忠诚”当作“奉献”的代名词,如果是这样,员工可能有忠诚吗?
本人做过一个实验,对于年薪5-500万的企业人进行接触,当出现高于目前职位2-4倍的跳槽机会时,80%的人会考虑,在了解新岗位的情况个人能够胜任后,这一比例上升了15%,从某种角度这就是忠诚的市场价格,“不是没有背叛,而是背叛的价格不足够”,这句话可以给“忠诚”做个准确的诠释。
个人把“忠诚度”定义为遵守企业一切制度,为了便于理解、测量,我把“忠诚度”划分为两个纬度,1、工作达标2、遵守规则
1、  工作达标即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没有任何保留,保持高 绩效 。
2、  遵守规则,包括潜规则,相应企业所有号召
员工“忠诚度”测量可以从时间、绩效两个纬度展开,具体做法不做赘述。
再看第二个问题,如果按照本人的“忠诚度”定义,那么,“忠诚度是可以培养的,但个人主观认为,“忠诚度”除了培养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设计,主要在两个方面:留人机制,推出门槛。
员工“忠诚度”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但此要素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必须以动态思维进行 管控 ,需要企业家智慧及务实精神。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