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代兴邦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咨询师、培训师。 《企业管理之运营突破》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5月05日    孟志强博客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古人讲究“心悟”、“悟道”,讲求“大道无术”,崇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为自身修养、人生领悟实在是一种高深的境界。但是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如果还是大道无术,追求感悟,缺乏量化思维与量化管理,就是一种含糊文化,说话没有准信儿,遇事不较真儿,甚至有意含糊以逃避责任,执行难就会真的难于上青天了。

我给大家分享个《大约在冬季》的故事。

有一家国内知名的饮料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为了开辟市场,丰富产品种类,满足经销商的需求,决定在南方再增加一个生产基地,生产下一年主打的新产品,计划是国庆节新产品下线。

为了赶工期,老板亲自点将,派出副总裁胡总去南方基地督战,胡总去了一段时间,老板去电话询问:“多长时间,能够看见我的新产品呀?”,老胡回答说:“我还不太清楚,我去问问张经理。”,谁是张经理呀,就是南方公司的经理,新项目的现场负责人。老板一听就来气了,我让你去督战,你却不知道什么时间生产出新产品,还要问张经理。

一会儿老胡气喘嘘嘘地跑回来对老板说:“张经理说了,估计国庆节前不可能了”。

老板一听急了,大声地说:“过程我不管,到底什么时间产品下线,你给我一个准信儿行不行?”。

老胡很认真地回答:“我也向张经理反复询问这个问题,张经理说,大约在冬季……”。这一句话差点儿让老板背过气去。

《大约在冬季》是一首好听的歌儿,但是如果我们的企业里大家天天唱“大约在冬季”,企业就活不下去了。要知道,为了新产品下线,这家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只是南方工厂的建设资金,还有前期的广告投入、渠道的建设、物流的准备等等,经销商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准备抢元旦、春节这个“黄金档期”大干一场,饮料行业的特点是晚一季等于晚一年,晚了,就会耽误一年的生意。

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中几乎每天都有人唱“大约在冬季”,大家注意一下我们习惯使用的语言,就清楚地看出我们的含糊文化是有多么的严重,一旦有人询问结果什么时候完成,你就会听到:估计、可能、大约、也许、差不多、应当是、好象是……,这一类含糊不定的回答。这就是我们执行难难在结果定义不清晰,不清晰的原因是有人故意不想让他清晰,因为一清晰就等于承诺了,一承诺就等于给自己背上了责任,所以,还是含糊一点好,含糊一点可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才是执行难的根子问题。

所以,以后公司中,谁要是在回答“何时完成……”这类质询的时候,再说估计、可能、大约、也许、差不多、应当是、好像是……,我们就要大声给予打断,并给予严厉地遣责,让他给我们一个准确的回答,我们要在企业中大声地说“别给我唱《大约在冬季》,请给我一个确切的回答”。

含糊文化的形成,一是与逃避责任的故意有关,二是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道”思维有关。

领导交待任务时说话含糊,说到最后来一句:“你听懂我的意思了吗?听不懂,就好好悟一悟”,下属这一悟就悟晕了,一干就干出花样了,执行起来会有好结果吗?

员工回答问题时,也是文不对题,没有因果。你问他:“给王总送的礼物送没有送到?”,员工的回答是:“我已经交给快递公司了……”,你说急不急人?你再问他:“下周一图纸应该出来了吧?”,他这样回答:“刘工出差了,周一不一定回来”,完全是前言就搭后语。

 “礼物送没有送到”,答案应当是“交给快递公司”吗?不是,而是向对方问询是否收到的答复。“图纸周一能否出来” 答案应当是“刘工出差”吗?不是,而是我们保证周一拿出来。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跨度太大的思维方式,围绕结果打转转的思维方式。

这不禁让我们又想起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从歌词本身来讲,这一问一答正确地传达出了爱的意境,爱有多深?月亮最知道,月亮证明,月亮代表我的心声,你说多美的意境,多含蓄的表白。但是如果在企业管理中也来个“多含蓄”式的回答,“你问我爱你有多深?”,他回答“月亮代表我的心”,咱们公司离关门就不远了。

如果说“大约在冬季”是有意回避责任,那么“月亮代表我的心”纯属是长期的不量化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大大地增加了企业沟通成本,降低了执行力,需要我们长期地修炼才可解决,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我们的公司中,在我们的日常管理用语中,从总裁到员工从反对含糊思维开始,从去掉《大约冬季开始》,让含糊文化在公司内部没有生存和成长的空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尾数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个负责采购物品的临时员工,很多人前来应聘。招聘者经过一番测试后,留下了三名优胜者参加面试。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它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杂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样没表态。
最后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比较特别,是113.86美元。他解释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铅笔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还有……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主考官听完,露出赞许的微笑。这名应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孟志强课程
孟志强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