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4日    留几手 新浪博客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连街边的理发店、餐馆、房屋中介每天都会定时组织员工在店铺门口跳舞、喊口号、拍手,这也算一种企业文化。大家都知道这种打鸡血式的企业文化,是洗脑,是强行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和“成功学”,没有人文关怀,是反人类。可当你大言不惭的时候,你有发现你也被你公司的企业文化洗脑 了吗?


我从外企,私企,到国企,转战多年发现:外企和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就是一部精确完整的洗脑手册,它把你洗成了一个不断挖掘自己极限潜能给公司卖命的人,而且还潜移默化地给你培养了一种自我优越感、满足感的假象。

举个例子:一个土鳖公司,一个月只给你开5000块钱,但是这个土鳖公司的写字楼设在了CBD,邮件文件夹杂了一些英文,会有一台咖啡机(老板在国外野鸡 大学留学时带回国的),公司里有一些时尚达人,经常组织KTV,工作快节奏。然后你的优越感比月薪2万元的程序员要强。这就是垃圾企业文化给你洗脑造成的 假象。

比如小小的时尚编辑、旅游编辑,虽然月薪不到一万,但是优越感爆棚,仿佛跻身上层白领。虽然每天从郊区坐着地铁,挤一身臭汗奔赴CBD,但是精神面貌像打 了鸡血一样,给人一种仿佛明天就能买宝马的感觉。

这是自我洗脑(意淫)+企业文化洗脑+行业特性的多重结果。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时尚编辑就是拿着几千块 钱的工资,却替富B设计生活。尾巴还翘得很高,看不起这个那个的,程序猿写一行代码赚的钱顶她一个月工资了。

这些老板们往往都是刚刚拿着爹妈卖土豆子的钱出国念个野鸡大学潇洒了几年,弄了个海龟的头衔,简历基本全是编的,年轻有为,发表论文,精通天文地理,三教 九流,整个洗剪吹的造型,把自己打扮成偶像派,自我吹捧,先把员工全弄成自己的粉丝,喜欢搞点个人崇拜。把公司包装得跟欧美企业似的,嘴上动不动就什么硅 谷文化,创新思想……其实干的都是人力外包的低端工作。

这类公司一般还都有个图书角,里面全都是各种《职场行为规范》《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正能量》之类的热销洗脑书籍。打开一看,满眼的正能量,心灵鸡汤,励志语录……你以为这种书是为了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吗?是为了把你打造成一条更适合给公司卖命的狗!

除此之外,还热衷于各种职场培训、拓展,其实也教不了你什么玩意,就是像传销洗脑课一样,把你拉到荒甸子上,带你玩玩爬杆、背摔、钻沟通、跳大桥,翻个什 么毕业墙……让你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公司的关怀,翻个大墙,把你感动的泪流满面,要死要活地发誓要回去效忠公司,其实目的就是把你打造成一个合格的 机器。既然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可为啥不去马尔代夫拓展去呢?天天往老破山沟子里钻啥?

一个卖臭袜子,卖广告的小破公司,业务流程却弄的无比复杂。什么组织架构,工作流程,5s管理。老板不叫老板,叫总监。组长不叫组长叫Leader,满屋 子中国人,还全得起个洋名。前台一般叫Hellen,人事叫Sophia,网管叫Martin,经理叫Andy,最能装逼的叫Micheal,最二逼的叫 Tom。

平时发一些电影票,咖啡卷,游泳票啥的,把你的钱包塞得满满的,去哪消费都掏出你那两张皱巴巴的破消费卷,浓浓的优越感有没有?其实仔细算算,划 拉划拉加一起不到1万块钱,都赶不上一个工厂工人的季度奖金红包。圣诞节也是搞得无比隆重,弄个大酒会,员工咬着牙拼命出把血,在淘宝买身礼服,全部衣着 光鲜。

老板扎个领结,下面穿条背带裤,梳个大背头,开始讲话。什么这个季度我们的销售完成了多少,谁谁成了销售冠军,我们又谈下了小萌豆腐加工厂的大订 单,下面的员工都疯了,咔咔鼓掌,手都拍肿了,脑不脑残?端午节发个破粽子,中秋给块过期的烂月饼。年底搞个抽奖大转盘,弄两个iPhone,iPad全 内定给那几个和老板搞破鞋的小秘了。

这类垃圾企业文化是抓住了年轻人的虚荣心和爱享受的弱点。让你满足,让你有优越感,可当你30岁之后发现,其实自己一直像没头苍蝇似的忙忙碌碌,上升通道 基本为0,领导干部不是空投过来的,就是老板的亲戚关系户。这时候你发现当初你嘲笑的那些程序员,跑工地搞土木建筑的不懂时尚,不懂享受生活的土鳖们,都 首付买了房,都有了百八十万的存款。而留给自己的是过度消耗的青春,几件破职业套装、礼服,几个破咖啡杯,还有银行里那可怜的存款。

对于公司,哥想说的是包子有陷不在褶上,有搞面子工程的钱,不如给员工多开点钱,好好做做产品。没事儿总整这没用的干什么玩意?对于个人,你要搞清楚你为 什么来到这里工作?你的未来在哪?你可以拼死拼活地创一番自己的事业,也可以安安逸逸地在一家企业消磨青春,但是你始终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而不 是被人洗脑了,天天还自我感觉不错。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