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企业管理咨询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由于很多企业主缺乏对现代企业观念和管理文化的理解,在很多基本观念上都有问题,因此我们常可以看到以下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流行谬误: 
  
谬误一:在企业中强调家庭观念,要求员工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企业主和员工的关系是家长和子女的关系。  

谬误分析:尽管这一点在东方的企业管理中十分常见,但我还是要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格格不入。家庭是家庭,企业是企业,两者绝不能混淆。将企业等同于一个大家庭,只能是虚伪而滑稽的幻想。  

在企业里,大家通过合同走在一起,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合作满足各自的经济需求而已。现代劳动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契约与交换关系,员工用劳动换取报酬,不存在什么向父母领导感恩的问题,这完全是一个平等的交换关系,不是什么“羊羔跪乳”的哺育与受养的关系。  

丘吉尔连任落选后抱怨“英吉利民族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但他又说“对自己民族的功臣不感恩戴德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我们的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感恩的滥用,丘吉尔的话无疑具有特殊的启发意义。现代人格的特征就是摆脱人身依附,以独立的尊严姿态,以一种理性的契约精神,去看待各种社会关系。我党就明确规定不搞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国家尚且如此,何况企业。  

谬误二:经常搞个人价值观灌输,甚至搞价值观考核,口头禅是“要做事,先做人。”  

谬误解析:这是标准的公域与私域不分。员工与企业之间是成年人与法人之间的经济契约关系,成年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选择如何做人,任何人无权干涉。企业管理是制度化的,管的是行为,无权管思想。 
  
企业家对价值观只能倡导,不能强制。企业员工有认同公司理念的权利,也有不认同的权利。在企业管理中,不能依据员工对价值观的认同与否进行奖罚,只能以员工是否违反公司的制度、纪律为标准进行奖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山木和前一段被捕的足协副主席南勇,都常讲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事实证明,拿这种模糊的东西管人,往往带来的是虚伪、迫害与压制。  

谬误三:要求员工对企业绝对忠诚和奉献。口头禅是“不要问企业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企业做了什么。”  

谬误解析:我国劳动法清楚表明,企业与员工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讲究义务和权利对等。我为企业做了什么,企业为我做了什么,都要问,都要清清楚楚。  

现代企业制度讲究在公平的规则基础上,让个人忠诚于自己,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通过谈判和协商来建立起对话机制。在此前提下谈“现代忠诚”才有实际的意义。 
  
如果企业主连员工的薪资福利都无法保证,一个劲讲忠诚和奉献,其实是为自己的剥削障目而已。 
  
谬误四:认为只有对员工实行全面的控制,才能保障效率和执行力。  

谬误解析:这其实是一种管理无能的表现。高效的企业要依靠一定的分权与自由决策,该管的才能管,该放的一定要放。商业史已经清楚地证明,一个庞大的团队必须学会决策上的分解,因为最高管理者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决策信息。 
  
高度集权的企业可能会拥有短暂的高效率和执行力,但时间稍长就会导致管理的崩溃,实际是最无效率最无执行力的一种管理方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没问题和有问题》
有一个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到:“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点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地,二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