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崔涛 全球品牌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文化是终极竞争力。酒文化在中国就是特指白酒,白酒的酒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在欧洲,葡萄酒的主流文化就是时尚、浪漫,但是到了中国,就形同北方桔子到了南方就变成枳子了,只剩下了高雅。萝卜白菜,还各有所爱呢;无论你喜好什么,喝葡萄酒,好像就只有一种文化体验了,结果是高雅过头,浪漫不足。葡萄酒文化也应该是立体的、灵活的、包容的:每一口都不同,初恋的人可以找到涩涩的醇郁,快乐的人可以品出悠悠的幸福,郁闷的人可以体味甜中带酸的沉醉。年轻人都在追求时尚和浪漫,而葡萄酒文化不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中年人追求的是洒脱和随性,而葡萄酒的高雅文化里,还找不到那种随性的厚度,显然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葡萄美酒夜光杯,如果谁敢说葡萄酒缺少文化,那肯定是白酒饮多了。对于葡萄酒,不是文化少了,而是泛了,没有个性的文化,等于没有文化。本土葡萄酒文化缺乏深度挖掘,没有个性,没有融入人们的生活,一直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因为葡萄酒文化日益泛化,原来那些追求异国情调和优雅生活品位的人也渐渐脱轨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万宝路原来也是倡导女性文化的,可是自从定位为牛仔后,男人喜欢,女人也喜欢。因为这个定位赋予了万宝路以粗犷豪放的野蛮个性,而有个性的产品和品牌才是有魅力的,试问,国内的哪个葡萄酒品牌有鲜明的个性了?可口可乐的“药水”真的好喝吗?麦当劳的“汉堡、鸡块”真的妙不可言吗?实际上大家买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张扬。
葡萄酒卖的首先是个性,是与众不同,这才是真正能促动葡萄酒增量的关键要素。我无需证明自己的正确,只需要发现今天葡萄酒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了。到市场上逛逛,就可以看到,葡萄酒几乎都是一个大大的玻璃瓶子,上面直直长着一根天鹅颈,瓶贴基本上都是毫无个性的,终端形象就几乎没有了,一眼望过去,分不清谁是谁,找不到一点让人动心的感觉。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葡萄酒没有终端!
 
很多不饮葡萄酒的人,还有一个托辞就是不习惯、不适应!啤酒也是舶来品,在国内发展初期,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好喝,但是慢慢人们习惯了那种独特的口感。我想对于纯正的葡萄酒,国人更难以习惯,非但不甜,还涩得满嘴发麻,但是为什么在国外却能畅销不衰呢?中国人还不习惯,需要有一定饮用频次的不断适应过程,而国内许多人只是偶尔尝试一下,而且间隔时间很长,习惯何以养成,口感如何适应?
 
口香糖同样是舶来品,在初期也没有多少来消费,也没有什么市场,但是其通过向人们大量免费赠送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忠诚消费者,许多人并不是为了香口才去嚼的,更多的是图个好玩,满足口欲,就像吸烟的人对烟雾和尼古丁并不感兴趣,图的就是一种休闲的状态。
 
因为葡萄酒一直没有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只是为了附庸风雅,偶尔尝试一下,没有形成一批发烧友;市场不温不火,增量有限,也就无法培养出一批稳定的忠诚客户。可见,葡萄酒不突破量的制约,所谓的品牌运营将如无本之木一般,没有根底!
 
如何实现快速销售是解决葡萄酒行业困境的根本。第一关应该是培养人们的饮用习惯,不要指望大众都来适应你,首先应该培养一批发烧友,由这部分重度消费者来引领大众市场。可口可乐、麦当劳等籍以赢利的,也是一群重度消费者,而不是单靠偶尔为之者。
 
习惯存在一定的惯性,但习惯是会慢慢改变的。这就需要葡萄酒厂家有相当的耐心和执著,梦想靠广告轰炸强行启动市场,最后只能还是梦想;唯有象水一样柔韧,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才会达至“水滴石穿、不战而胜”的至高境界。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