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近年来, 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 经营管理 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员工的使命感与信仰是支撑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柱。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来说,这点尤为关键。
 
    当一个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如果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跟上,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自然而然会降低员工的创业热情,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员工流失。另外,高成长性企业一般以生存和发展为首要任务,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创业氛围会逐渐减弱,凝聚力也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好,而文化氛围却越来越差的原因。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误区,希望能够为真切地想用利用文化辅助管理的企业抛砖引玉。
 
    误区一:文化建设可以一蹴而就。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经过持续艰苦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才能够融化在员工的血液里,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否则,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个漂亮的摆设。
 
    误区二: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但文化建设除了自上而下的过程外,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过程。全员的参与对于文化建设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最终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得到这些员工的认可。
 
    在文化建设方面,员工主要可以参加如下几方面工作:凭借在公司工作的点滴感受,参与文化理念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帮助公司改变不合适的做法;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注重自身行为,对内影响同事,对外为企业争光。
 
    误区三:横空出世,求新求异。
 
    不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在理念的编制上,只顾求新求异,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导致文字晦涩难懂,员工连看都看不明白,何谈深入人心?另外新异的文字同企业自身相关联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横空出世的一本小册子,也就成了无本之末。
 
    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不仅要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而且企业文化理念要从员工行为上提炼,通过公司制度塑造。因此核心理念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是互相作用的。
 
    误区四:编写文化手册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不可否认,响亮的文化理念对于内聚人心和外树形象有一定作用,但是这项工作绝对不是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工作。文化手册只是基于企业过去优秀的文化理念基础上,加入先进的文化理念所形成的理念手册。换句话说就是把企业文化的文化描述出来。
 
    实际上,文化手册编制完成后的实施推广工作更为重要,所耗资源更多。改变员工的行为容易,改变员工的思想很难。企业文化的实施不仅需要公司各级领导人身体力行,企业文化归口管理部门的精心组织,各部门的大力配合,而且要广泛的发动全体员工参与以及企业配套制度的完善等等。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智慧》
美女住酒店一晚结账时账单800元,她抱怨太贵。经理说这是标准收费,酒店附设泳池、健身房和wifi。美女说自己完全没使用,经理说饭店有提供,是她自己不用。女客人打开皮包掏钱付账,但说要扣除经理和她共度春宵的700元,只拿出100元。经理急呼:“我哪有?”女客人:“我有提供,是你自己不用!”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