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一、对 企业文化 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是有企业就有的,只要企业一经诞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经营思想、管理准则、与客户处理关系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形态。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同仁堂340多年发展到现在,不能说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有自发、自觉之分,有优质、劣质之分,就是没有有无之分。如果你认识不到企业文化有自发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会自觉地去审计你的企业文化,就不会科学地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炼新的文化。有些企业家,当他说本单位没有文化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文化是一种粗放的、自在的、自发状态,这是很危险的。

    所以我们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去不去建设,你的文化都是存在的,而自觉去建设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企业发展和进步,自发存在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离心离德,造成组织上的分崩离析。有的单位注意到对不良文化的自觉改造,说明他感觉到了企业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企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要建设它,它就向优秀方面发展,它的性质和方向是可控的;你不去建设,它就可能造成企业的自发的、放任的和原始粗放的一种企业文化,它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去年以来,广大企业对这一点认识越来越清晰,并且行动起来,去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自觉地抵制落后、野蛮和原始的文化。

    二、企业文化和制度变革 结合得更加紧密

    企业制度变革 、企业体制的变化必须要有文化的及时跟进,文化跟进以后,它能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先进的文化灵魂引导制度变革的方向,保证制度变革性质的科学性。再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新制度条件下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文化对制度一个是引领,一个是保证,所以在当前条件下文化决定了制度。对制度的作用我们必须说两句话:一句话是建立现代企业必须有现代企业制度,否则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粗放的原始型管理,永远达不到国际现代化的标准,很难和国际接轨;再一句话是制度绝不是惟一的,而且也不能把它绝对化,那样会使我们走向极端。我想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建设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些制度不科学,而我们却迟迟变革 不到位呢?变革 了以后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呢?原因在于文化没有到位。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文化起着引领作用,文化是制度变革 的前提和基础。

    决定一个人基本行为、文化素养的根本不是制度,制度永远是个“不完全和约”,它不可能全覆盖解决管理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比如现在从宏观上看,企业重组、制度变革 ,文化要跟进。改变制度的时候你不注重改变文化和文化的跟进,那么制度的改变可能给企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负面效果。从微观世界来看,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文化都是决定的因素。日本松下的一个副总裁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美国的管理注重的是制度逻辑,日本的管理注重情感逻辑。美国的管理注重制度语言,日本的管理注重制度的实质,所以日本的管理制度弹性更科学。我的观点是文化对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目前大家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起码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