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本身是一个渐进的、开放的、取精汇弘的系统体系。在其生成发育过程中,必须将其放在民族、企业、个人的三维空间来立体思考。
民族之心即民族大众的精神诉求和文化祈盼,是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和根脉;
企业之心即企业精神,企业家必须把重视事和物的管理与重视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企业精神成为价值同构、目标同向、行为同质的精神基因,成为一种激励凝聚的重要力量;
个人之心即指个人的价值追求,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为民族、为企业的献身精神,而文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终极价值与职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契合点。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 心理学 的视角看,可以说就是一个企业的“心路历程”。在这个“心路历程”逐步生成发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民族之心,企业之心和个人之心的“心心相印”。
此“三心”从内到外,从微观到宏观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设定了背景、打上了印记、铸就了基层特有的文化符号。
只有将企业文化放在民族、企业、个人的三维空间来立体思考,才能创造出一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