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王建硕 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着独特并与其自身相符合的企业文化。

  前不久和一位朋友聊天,提及几家比较了解的公司的文化,觉得把这三家公司放在一起对比很有意思。这三家有着迥异文化,却都是非常成功的公司是FedEx(联邦快递)、GE(通用电气)和Google(谷歌)。

  FedEx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员工是战友”。FedEx创始人Smith曾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三年越战经历奠定了之后他创建的公司的文化,其领导理念便是来源于海军陆战队的军规。他理解FedEx的核心是第一线的装卸工人,他深刻理解社会中劳动阶层的需要。他的信条的第一项就是“人”,他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像对待战友一样的对待团队成员。

        因为一个人不够优秀而解雇,就像战场上扔下受伤的战友一样不可以接受。这种兄弟连一样的文化对于FedEx这样的靠大量忠诚的员工支撑的公司来说,至关重要。与此类似的,我能联想到,Starbucks(星巴克)也是这样的文化,第一线的店员被足够尊重,西雅图的总部叫做Global Service Center(全球服务中心),用来服务全球的门店。此外,中国的海底捞也有类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对于第一线的员工几乎等同于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这种文化行得通,而且所向披靡。

  GE的企业文化因“强悍的末位淘汰制”而广为流传。GE或许是FedEx的反面。它强悍的末位淘汰制,使得就算所有的员工都足够优秀,都完成了指标,但也必须有一部分的人要离开公司。对于FedEx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个“恶魔公司”。不仅仅末位淘汰,如果不是所在行业的第一、第二名,这个部门就甚至会被解散。对于GE这样既不是靠绝对的技术创新,也不是靠第一线面对用户的店员,而是通过不断的收购、管理、壮大或者关闭的过程,这种文化在商业领域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知名科技企业Google的内部文化特点是“散养”。Google是另一种极端。它既不搞末位淘汰,也不对员工有过多的管理,属于散养型公司。但是,它进人的严格程度让很多人不能理解,抑或让人笑掉大牙,甚至让人发指。Google的秘书也需要全球面试的故事就是这种严格进人的最典型代表。Google这种不靠门店,不靠第一线员工面对客户,也不靠末位淘汰的方式保持人员的优秀,却是保证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所必需的。很多成功的高科技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也基本上是这种思路。

  三个完全不同的公司,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但都取得了成功。在这背后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都服务于它们所在的行业。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文化。适者,生存。

  互联网创业型企业,特别是技术驱动型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如果希望能够持久成功,那么就需要追求一种“只雇用最好的人才”的文化。

  不能忘记的是,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核心是创造有价值的服务,多用服务器,少用人,这是互联网的精髓,因此,最好的策略便是雇用最好的人才,但严格控制人数。

  (作者王建硕 百姓网CEO)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