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1.一家处于创业期的新企业:一般来说,企业文化的形态依赖于企业成长的阶段。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公司的文化业也是处于慢慢形成期间。在这一时期,企业的创始者及高管领导人的信念、对公司发展的期望及经营管理的思想,就像一颗种子一样“种植”在企业中,慢慢生根发芽。在此时期,领导者是否有理念、理念是否适合企业发展、理念是否先进和具有竞争优势、理念能否很快变成管理制度和员工的行为等,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坚强或者柔弱。

    2.一家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资而成的企业:与一般的创业企业不同,公司由两家公司合资而来,这样的公司自创建之日起,在文化基因上就不是“一张白纸”,而必定由两家企业的人员、制度、管理方式等将原企业的两种文化带到联合特钢中。在力图通过合资合作融合两家企业的优势时,也将不可避免地将两家企业原来的“弱势”一并带入。

    3.一家从业者来源于五湖四海的企业:如果对公司目前的从业人员进行细分,起码有五到六种来源,可谓“五湖四海”。这些不同来源的从业者,在公司处于不用的工作岗位,享有不同的薪资待遇,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固有人际网络,在公司工作的目标千差万别,对公司发展战略和理念的认同度各有不同,甚至其心目中的“最重要的人”也不完全一样。基于这样的现状,公司目前的文化状态实际上呈现出“散、乱、弱、多中心”的状态。

    4.一家由于行业环境差而导致经营绩效不好的企业:公司成立以来,正赶上国内行业整体不景气。与盈利企业相比,绩效较差的企业,其文化自然呈现相对弱势。就公司而言,尽管在员工待遇方面并没有因行业问题而出现较大波动,但初创时期加上绩效较差的特征,也决定着公司在待遇、士气、前景、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衍生出来的文化,自然与创始人所期望的会有较大差距。

    5.一家一下子长得太快、太大的企业:企业文化一般随着企业规模和发展过程慢慢生成。在一家慢慢成长的企业中,人员也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慢慢进入企业和融入文化的。公司的发展,是在几年内从100万规模迅速扩展到现有的400多万的规模。在这一过程中,外部人员大量地短时间进入公司,加上原有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和随着合资公司成立的“变异”,原有的文化优势基本不复存在,而新的文化尚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文化模式上,就相当于一个个头很大但身体较虚弱的“巨人”。这种“虚弱”,起码表现在以下方面:头脑与身体不协调、四肢之间不协调、内脏发育不成熟、身体营养不良、免疫系统不健全、身体的力量无法凝聚,等等。

    6.一家发展战略和管理思路处于磨合期的企业:无论是国有方还是民营方,在合资动议提出时,肯定都对未来的企业有较为完善和正确的规划。但是,由于不同股东之间利益诉求的差异(哪怕是微小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会体现出不同的战略与经营管理思路。目前看,公司在企业创建初期戮力同心,以很高的效率实现了企业的基本建设工作和尽快投产。但是,关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整体竞争战略、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思路等,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在这样的前提下,管理层在企业诸多事务中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差异和逐步融合与否,也是企业文化赖以产生和成长与否的重要基础。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敌人与朋友》
  林肯作为美国总统,他对政敌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他批评林肯不应该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林肯十分温和地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营销启示:朋友和敌人是相对的,如果一个敌人变成了朋友,不正是少了一个敌人吗?在销售市场上,竞争对手是相对的,如果相互之间通过联盟共同开拓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不但节省了大量的销售成本,而且市场空间会更广阔。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