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王栋杰 中国总裁培训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暂时阻碍,多数是管理上出了问题。企业管理工作是具体的,细致的。在做企业系统诊断的时候,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企业的基本病症,是验证项目咨询顾问能否具备项目操盘能力的重要一环,也关系到企业各部门在项目进程中的配合问题。任何病症都无法避开管理流程,而其中的细节便可以透视出问题的症结。所有管理大师的智慧,都凝结在每个流程的细微之处,这些看似不显眼的细微,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

  1、从会议记录看管理

  每次到企业调研诊断时,查看企业的会议记录是我入手诊断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会议记录上可以发现很多管理中的问题。如记录不规范,保管不到位,便基本断定该企业的管理是有漏洞的,初步诊断的病症就是执行不到位;如会议记录里的内容多数记录了总经理的讲话,那么该企业病症显然是层级权责不明确,管理上权责不清,流程不缜密;如会议记录里看出一事多议或只议不决,那么该企业的问题更加严峻,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拖沓推诿,很明显,该企业内部有帮派或山头,是用人机制出了问题。

  2、从卫生清洁看管理

  企业卫生管理是最表象的管理,但反映的却是企业整体管理中的本质问题。应付检查的卫生整理,说明企业管理责任人的投机性;忽视死角的卫生整理,说明企业管理的表面性;假如你发现的是最不愿意看到的脏、乱、差,则直接反映该企业管理的混乱性。上述三者如不幸合而为一,再不下大力气进行流程改造,不用半年就会倒闭破产,而且肯定亏损严重。管理必须从卫生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千年古训并非谣传!卫生管理最好实现透明化监督,用正面激励去督促员工,所有的个人区域卫生奖惩,可以作为晋升、加薪的一项主要考核。

  3、从员工习惯看管理

  心态决定命运。思想指引着个人的行为,行为日久便形成了习惯,习惯奠定了人的基本性格,而人的性格决定了终生的命运。企业是培养人命运的学校,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企业的基本使命。员工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企业文化的形成又是同步的。企业要坚持把制度在某段时期之内固定化,为员工习惯的养成抑或企业文化的形成,做好前期铺垫,企业必须和员工一起,努力的坚持下去。企业文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成。在工作中锻造员工的耐性、毅力,并要不时的找寻激情,鼓励创新,提倡群策群力,把一些好的行为延续下去,形成习惯,而后汇总归类,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去推行。这样的企业,才会逐渐形成凝聚力,企业文化也才能有条不紊的成长。
 
  作为项目咨询顾问,第一次进入一个企业,往往很难发现什么卫生问题。多数的企业管理层,如同“丑媳妇”的心态,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即使以前一直如此,也要为了自己的脸面形象,提前清理一下卫生。当然,这个事情一般情况下是办公室主任在操作。但是项目咨询顾问要对企业进行诊断,必须在真实的正常情况下才能有的放矢。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借阅所有的文件汇编,当然要包括会议记录。第二次去的时候不再事前通知,而是突袭,最好是下班后进入,这是就可以看看整个公司的卫生。而第二天早上,只要穿着该公司的工作服,各个科室或者车间转一圈(不需要人陪同),只要不引起该企业员工事前的警惕心理,对于该企业员工的习惯,便会一目了然!

  掌握了该企业的这些一手资料,再根据发现的问题深入到每个流程进行调查、咨询,结合行业趋势分析,真实的诊断结果便不难出台。

 

  王栋杰——人力资源项目咨询师、HR实战专家、北大民营经济研究员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