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薛旭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薛旭简历: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随后留校工作,是中国著名品牌战略与营销专家。现任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战略与营销课程主讲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前瞻观点: 在中国,一些品牌成长和另外一些品牌失败是并存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一类品牌成长背后的品牌理论是正确的,而后一类品牌战略在实践中所应用的品牌理论是不正确的,其实质是“虚假品牌战略思路”,或者说是“假品牌战略思路”。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省略。

所谓“假品牌陷阱”,就是中国企业在没有搞懂什么是品牌,什么是品牌战略,如何塑造品牌的情况下,执行的品牌塑造战略。在存在品牌认识盲区的背景下,相当部分品牌将陷入品牌塑造的陷阱中,企业不仅不能借助品牌战略获得发展,相反,可能会导致销售大规模下滑。 去年公布的2007年1~6月半年报中,蒙牛以100.212亿元领先伊利(93.54亿元)近7亿元的优势,使得蒙牛成为中国乳业第一品牌。这是继2004年,当时成立仅5年、凭借300万元起家的蒙牛超越有50多年历史的、坐拥20多亿资本的光明,坐上中国乳业第二的位置后,用3年时间取得的再次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突破是在2005年伊利签约2008奥运,并且聘请刘翔等奥运明星,发起轰轰烈烈奥运营销背景下,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一超越再次提醒中国所有的品牌企业,更大的广告营销投入,甚至奥运营销都存在不能带来企业销售成长的危机问题。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从宏观分析,证明中国品牌思路存在问题的现象还有以下两个:首先,中国缺乏同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相对称的全球性品牌;其次,一些品牌成长和另外一些品牌失败是并存的。这中间甚至包括很多强势外资品牌,在中国也是屡战屡败。 这些现实不能不让我们去思索,为什么都实行了品牌战略,却会有这样不同的品牌结果呢?我们的结论非常简单,在中国企业的品牌实践中,存在着两种品牌理论。一种是错误的品牌理论,其实质是“虚假品牌战略思路”或者是“假品牌战略思路”,将导致企业陷入“假品牌陷阱”。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企业即使执行了品牌战略,也会遭受失败。另一种是正确的、能够实现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品牌战略,即使花了很少的钱推动品牌,都能实现突破和发展。 目前中国社会的主流品牌理论还存在一些明显的漏洞,是企业需要额外重视的。2006年欧典地板的示例就说明知名度不是产品热卖的根本原因,必须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才有可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品牌”;第二点,传统的理论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品牌溢价现象。奥迪A6与帕萨特使用同一种地盘,成本都只有20万左右,但一台奥迪A6的销售价格可以达到约50万,远远高于帕萨特;第三,没有说明企业品牌战略就是企业的中心战略。从国外看,1980年时IBM销售额为285亿美元,同年,微软只有16个人和几百万美元的销售额,不过那年,比尔•盖茨第一次聘请了一个专职管理人员,10年后,微软在品牌战略上超越了IBM,这个超越是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整合,据估计给微软带来了6000亿美元的价值。最后,也没有解释弱势品牌为什么还能崛起。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省略。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欲用有限资金完成品牌的超越,其最基本的基础就是搞清什么是正确的品牌战略思路,没有这个前提,再多的投入,也是无法实现企业进步与品牌发展的。光明与IBM,就是前车之鉴。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 四块糖的领导力》
    日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故事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又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启示:
  我们过去都说“管理出效益”。这两年,它被另一个更时髦的词,那就是“领导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薛旭课程
薛旭观点
薛旭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