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1日    古里奥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虽然品牌不如产品来的实在,但两者的相同处在于他们都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

上周圆圆感叹说,哎呀,真的好多人不懂品牌啊。看来我们光是讲这个就可以讲好久。市场需求很大,说不定我们培训还能发展出一个好路子。他的话我想了很久。

中国市场真的不懂品牌吗?我细细的把一些觉得做的还不错的品牌想了一遍。确实好像如此,国内的品牌做的都不太好。很多做的还不错的牌子,都已经被收购了,不再是本土品牌,运营手法也被成熟的国外品牌主主导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大概跟市场情况有关。中国人走出温饱问题的时间也不长。千禧年前后的五年,市场对商品的需求还停留在,质量好,价格实在,东西耐用的需求阶段。直到最近的十五年,整个市场才对品牌有了认知。我说的是理性认知。经过了疯狂迷恋品牌,靠LOGO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不靠谱阶段后,中国消费者逐渐明白了品牌。

所以,过去的中国企业家刚开始不需要做品牌,只要把产品做好就可以。后来做品牌没用,因为干不过国外的大牌子。现在是真真切切要做了,却发现知识和经验储备不够。这才让营销广告圈,充斥了跟品牌相关的问题,对类似的培训和布道也有极高的需求。

那么品牌和产品到底区别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呢?今天这一篇短短的文章肯定是说不清楚,说不完的。我只想重点聊聊品牌是什么。

首先要强调,品牌是个奢侈品

它并不是市场的自然需求,不是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换句话说,卖产品的人,并不是一定要做品牌。因为说到底,只要产品卖出去了,生意就成功了。至于附加上去的所谓“品牌”是否成功,这是个商业的欲望,并不是商业的基本需求。国内很多东西都卖的很好,但并没有品牌。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品牌是个虚拟的存在,我们看不到摸不着,基本是靠感觉出来的。喜欢它的人多了,这个品牌都有了价值。当然这个喜欢的感觉,也是靠产品,从一开始积累出来的。所以产品好,品牌就慢慢出来了。这两者并不是完全脱离的。

虽然说品牌不如产品来的实在,但他们却有相同之处。最基本的相同处就是他们都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可以让消费者吃,用,穿,带,或者体验,解决他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品牌则解决的是心理需求。比如被关注,被爱,被安抚,被重视,被尊重,以至于被敬仰,被崇拜。

从这个角度来看,做品牌的基础工作,就是要搞清楚,我们到底要满足消费者的什么心理?这个心理如何可以被最大程度的满足。这点比做产品难得多。如果做鞋子,你知道它就是要被穿的,要保证款式,版型,材质和做工,只要都尽力了,东西的质量就有了,可以去贩卖出对应的价格。

而心理呢?这个东西要怎么去被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实需要营销人消费者心理的细心观察,体会,揣摩,并在一点一滴上制造一种全面被最大程度满足的“体验”。

说到心理,有些朋友在这点上有盲区。感觉品牌就是为了满足虚荣的心理,所以说到品牌,就是要奢华体验,高档彰显身份,其实并不然。做品牌不是做虚荣,而是做心理满足感。之所以奢侈品的品牌感觉价值很高,其实是因为他们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人类的心理。

消费者都知道,去奢侈品买东西,可以被很好的照顾,可以得到精致的产品和服务,在使用它们的产品时,可以从身边的人身上获得自己的心理满足。不管这种满足是让自己感觉很好,觉得自己很精致,很有品味,还是觉得自己很有钱,社会地位很高。

但这并不是品牌的唯一出路。人类心理有很多有趣的需求,是值得品牌挖掘的。比如需要快乐。同样是护肤品,可能我们的品牌可以创造快乐的体验。在店内,包装等接触点上做文章。让使用的女孩子每次看到专卖店,或者拿出产品时都觉得心情很好,很快乐。这跟护肤品的产品本身解决的基本需求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珠宝产品,我们当然可以去营造一种让人感觉身价连城的高贵感觉,但也可以让人感觉“被爱”。带在手上的钻戒,A品牌的和B品牌的可能只是款式有些区别。

但是带着A,我就感觉到爱人选择它是想要表达的爱意,让自己觉得幸福。带着B品牌,感觉到的是爱人悉心挑选了最工匠的产品,让自己感觉被尊重,被认可。这两种体验不同,所以品牌满足的心理不一样。

我在实际工作中碰到最多的品牌运营的两个问题是:定位不扎实,运营不持续统一。这是我发现的基本问题,当然还有一些高阶的问题,比如不够细腻,不够细致等。但都是后话了,必须先把基础的障碍都扫除,才能往下走。

很多品牌的定位过于主观,对消费者真正的心理需求不够关注,导致后期的沟通总是感觉不到肉。

比如一些护肤品会把自己的品牌定义成美丽的创造者或推崇者。认为女性需要这样的品牌让自己感觉更美丽。这样的定位存在一个心理学问题。消费者使用护肤品的初衷,是希望可以保护皮肤,这是种自我照顾,自己对自己好的心理。她们需要真正照顾自己,关心自己,珍视自己的品牌。而不是让自己变美丽的品牌。

美丽是一种优越感的心理。“我比别人更美丽,我更不同,我更容易被看到。”是美丽的原始心态。所以服装,化妆品,可以解决这个心理。它们可以通过让消费者更个性,更时尚,更有风格来满足这种心理。但护肤品则比较难,更不要说护肤品是无法被看到的,使用者并不会再使用后感觉自己更美丽了。

所以当一个护肤品不断的在说美丽美丽的时候,跟消费者难免会有层隔阂。总是感觉不够贴近,无法再往下更走心。这就是个定位不准确的例子,类似的问题在很多行业都有。

另一个不持续统一的问题就更容易被看到。比如在产品的包装,店内的销售员,甚至广告的宣传和线下活动中不能持续统一的满足同一种消费心理。

最常见的就是店内过度热情,让消费者感觉被干扰,觉得品牌咄咄逼人,而广告上却出现的很高冷,很酷。这点很多国外品牌就做的更好一些,在落实心理层面的统一感受时,店员是什么着装,什么方式沟通,都能完整传递品牌感受,一定要慎之又慎。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叫醒你的是什么》
杰克是美国纽约一家公司的主管,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杰克的薪水很低。杰克每天早晨6点多到公司,晚上8点多了还在公司加班,有时候甚至要忙到晚上10点多。
 工作的劳累不算什么,可是让杰克难过的是自己对这份工作已经没有了信心,每天的工作仅仅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
   终于有一天,杰克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了,他请了假,去一个风景区散心。风景区有一处是钓鱼的地方,于是杰克买了鱼竿坐了下来,开始钓鱼。烦躁的杰克钓了足足一个多小时,可是没有任何收获。
    坐在杰克旁边的一位老者,却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钓了很多鱼。老者问杰克:“年轻人,在想什么呢,这么烦躁?”
杰克对老者说了自己工作上的不如意:工作很累,可是却没有任何成就感,而且薪水也低,更要命的是自己已经厌倦了这份工作。
    老者默默地听着,等杰克说完的时候,老者又问了一下杰克公司的情况,然后对杰克说道:“每天早晨叫醒你的是什么?”
杰克一下子愣住了,不明白老者是什么意思,杰克想了想说道:“每天回来都很晚了,一直到第二天早晨都很累,叫醒我的当然是闹钟了。”
   老者摇了摇头说道:“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感到工作累而且没有希望的原因,年轻人,你觉得每天叫醒你的应该是什么呢?”杰克不明白什么意思,满脸疑惑地看着老者。
   老者说道:“年轻人,每天早晨叫醒你的应该是梦想,而不是闹钟。”
   杰克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才明白过来,是啊,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在为那些微薄的薪水而工作,而不是在为梦想努力。
 杰克想起了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曾经立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专家,可是现在却在一个小公司里混日子……想到这里,杰克再也坐不住了,他马上回去辞职,然后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销售工作。
     一个月后,杰克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虽然薪水比原来低很多,可是杰克却干得很有兴趣。1年后,杰克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销售主管;3年后,杰克成了著名的销售专家。
  叫醒你的是什么?如果是闹钟,你仅仅是在为一份工作而工作,可是如果叫醒你的是梦想,那么你正在为梦想而努力。为工作而工作,你收获的只是一份微薄的薪水,如果叫醒你的是梦想,那么最终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