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sina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现在做 品牌管理 咨询了,不少企业主问我,如何在投广告、做品牌、 营销 三者关系中省去花钱的前二者,只保留 销售 。我想这应是一种绕不过去的三角关系。
  1、世界企业的营销模式中的盈利基因只有两种
极品策略传播机构及英国极品国际品牌投资管理集团对100多家中外日用品企业的营销模式进行分类调查。发现目前世界上的公司营销模式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盈利基因模式:
  一种注重产品层面的营销流程模式:以产品驱动去完成营销流程为手段的营销模式。单纯注重对营销流程的控制,忽略“品牌策划”和传播,对品牌价值没有系统传播和管理。在这种营销模式中更注重靠产品的低价格驱动。
  另一种注重品牌层面的营销流程模式:以品牌为灵魂引领营销的盈利模式,在营销流程中融入“品牌策划”和“营销流程”有机结合,实现营销、品牌双增长,并以“营销流程”传承品牌,以“品牌策划”增长营销溢价。在这种营销模式中,广告的力量相当重要。
  2、品牌是靠广告“造”出来的
目前中国家电企业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分歧,即“不做广告,靠“终端为王”也能创造品牌。很多企业主将大量品牌资源放到终端降价、赠品等,但品牌价值还是不高。
  极品策略传播机构对中国和欧美市场包括耐克、索尼、海尔、三星等在内的约100家优秀品牌价值的跟踪调查后发现:没有一个著名品牌是不做广告,靠终端降价和赠品促销就能创造出来的。
品牌价值在产品营销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价值体现。品牌产品的溢价关系可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产品商标”。其品牌价值要小于产品实物的价格驱动,消费者基本上不是预先知道“产品商标”而购买的。对“产品商标”的认可完全基于“产品商标”的价格体验。
  第二类:是“产品品牌”。其品牌价值和产品实物及价格基本平衡,即“品牌价值等于产品与价格”。消费者可以是预先知道“产品品牌”而购买,也可以是对“产品品牌”体验而购买,品牌价值等于产品、价格。
  第三类:是“溢价品牌”。其品牌价值大于产品实物及价格。消费者是预先知道“溢价品牌”价值才购买产品的。“溢价品牌”的售价要比“产品品牌”售价高出20%以上。
第四类:是“稀缺品牌”。其品牌价值远大于产品实物及价格,甚至将其遮盖,消费者纯粹是因为“稀缺品牌”的价值才购买产品,并乐意支付额外的高价。“稀缺品牌”的售价比“溢价品牌”售价高出50%以上。
  据极品策略传播机构统计分析,从“产品商标”过渡到“稀缺品牌”,四个不同的品牌价值关系成长曲线说明了广告传播的系统作用和持续性。
  产品商标:产品商标只要1年的成长时间。
  产品品牌:从“产品商标”成长为“产品品牌”的时间大至需要3年。
  溢价品牌:从“产品品牌”成长为“溢价品牌”的时间至少需要8年。
  稀缺品牌:从“溢价品牌”成长为“稀缺品牌”的时间在30年以上。
  在这四个不同的品牌价值关系上,通过广告传播建立的因素是最大的。
 
 

 


京ICP备12005558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