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在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我们每个人自从一来到这世界上,就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开始扮演社会赋予我们的一个角色。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从属于某种性别,成长于某些环境,学习用某些语言。稍大一些,我们开始与某些人交往,开始完成自己的学业,并追求自己的事业。我们会恋爱,会成立自己的家庭,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所有这些,都是社会先天赋予我们或我们自主选择的位置。社会是一个由无数位置组成的大系统,系统对每个位置都有着某种规范。而正是这些规范,保证着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良性运转。在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位置进行判断,即所谓“定位”。

  在广告界享有崇高声誉的“广告疯子”乔治·路易斯对定位理论就不屑一顾,认为定位是自然而然的事,他讥讽说:“定位是个屁”。就像“上厕所前先要把拉链拉开一样”自然。实话实说,这是我们能听到的对定位理论的最崇高的褒扬。一般来说,一种理论越是伟大,就越是显得自然。

  当然,如果全面认同定位理论,也会出问题,因为有些极端。笔者认为,定位只是一种策略,是我们进行营销活动时必须要考虑的一环。定位就是寻求一个策略支点,而非全部。如果在这一点上看不清楚,那就别先忙着定位了——离“让位”就不远了。

  产品不重要吗?我说很重要。今天去超市买点东西,觉得口渴,就想买一瓶农夫山泉的水溶C100,没有买到,家乐福断货了。这是一个“产品”的胜利,至少不仅仅是“定位”。娃哈哈也跟进了该产品,销售也不错。如果“定位”决定一切的话,农夫山泉已经是中国无敌的企业了。从创意到定位,农夫山泉每年都很出彩,是“定了位”,还最终还是“让了位”,混合果汁也是一样。

 

  手机也是一样的。诺基亚之所以超越其他重量级的对手,是因为诺基亚永远将“人性化”需求摆在了第一位,就算MOTO定位在商务机,那又怎么样?不知道你的感觉怎样?多年前,拿到诺基亚不用看说明书就可以使用,而其他手机看一半天很多功能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从这一点上说,诺基亚真正做到了“科技以人为本”。不是跟风、潮流,而是一如既往的满足“需求”。

  所以,笔者认为,企业或者品牌只要做正确了方向性的决策,形成方向性差异化,就可以赢面大增。但要清晰地记得——产品本身,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基础,也是所有营销工作的基础,没有好的产品一切都是空谈。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缺陷,当企业或者品牌过分去追求差异化,忽略消费环境,忽视外力作用,很可能就会陷入死胡同。

  在社会的定位中——有的人从一名员工变成了经理甚至老板;而有的人由巨富沦为了贫民。在这位置的起伏升迁中,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对自己进行定位,品牌何尝不是如此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