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经理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营销”这个词泛滥成了**语言。大到国家政府,谈过别国的*营销,小到鸡毛蒜皮,吃喝拉撒,不仅处处少不了营销的影子,最重要的是众人唯“营销”而于心了。其实,这原本是一个经济并不太强大的国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可悲的是,很多甚至连什么是营销的诸多分子,貌似一般的将“品牌”二字奉为神鹫,恨不能一句话说所有的词语都能被“品牌”二字包围才算是“高人”?!都说这个**浮躁,只是没成想,连营销这么一件如此沉甸甸的事情居然也成了“浮躁”的宗亲。

    大言不惭,求职者谈“品牌”

    只要是和经济、经营挂钩的,现在的求职者毫不犹豫的就大谈“品牌”。问其何为“品牌”,最终的回答也无非是一个广告或者一个活动而已。带着外来色彩的“品牌”二字把朴实的中国年轻人吹的晕晕乎乎,理论武器一大堆,落实到实际连鸟枪炮都算不上,终日捧着那些真大师或者伪大师的“品牌论”默念倒背,如此形式主义,来的何用?甚至很多人坦言“去企业面试一定要大谈品牌这样才能博得老板的欢心,因为老板都喜欢听品牌”。所以,很多人工作了数年,依旧是沉浮于土,有些人凭着忽悠混上了某企业的市场工作,自殊不知,这样美好的浮华是何等的悲哀。

    自我崇拜,企业家谈“品牌”

    借着变革 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企业家们几乎都是白手起家的建设了如今的产业。当初的坚毅,果敢,努力,任凭那一点都值得当下的人钦佩和学习,然而,怎么听了点外来的思想就忘了该迈左脚还是右脚了呢?怎么约了几个“术士”就愣是要鸟枪换炮揠苗助长呢?我们把品牌的成长分成七个阶段,很多企业明明还在最底层的阶段,怎么就自我崇拜,“品牌”之口而无休呢?诚然,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更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窗口,然盲目的自我崇拜,盲目的自我品牌意识不仅不能帮助企业健康成长,反倒会因为这样的自我意识而走向死亡。尤其是对于地方企业,区域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渠道还没站稳呢,做了十几年连消费者的心理都还没占据呢,谈何品牌?

    信息诱惑,舆论谈“品牌”

    其实说道底,之所以求职者,**人和企业家如此对品牌二字感冒,信息和舆论的力量无可小觑。当封闭一下被打开,太多的信息来不及消化就被原班涌进,最终被大量的跟风和抄袭演绎的变了味道,品牌成了广告的奴隶。甚至很多从事财经、经济等相关行业的媒体人也开始纷纷转型或者“受邀”进入企业,而最终却因纸上谈兵而不欢而散。  

    我们不能冤枉了任何一个,也不能姑息了任何一个,我们不能将中国的品牌之道盲目等同于国外,更不能将中国的品牌成长华异为经济高速发展状态下的骄狂体,人家做了百余年的品牌尚且都要掂量下行为举止,我们刚刚几十年,甚至几年就更要看清自己的角色和力量。

    品牌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那些听的让人眩晕的词语,品牌不是外来主义,更不是模具里可以长出鲜艳果实的,品牌是我们需要踏实建设,始终在消费者身边和心理,不断自我更新和进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并且不与销量孤立的。品牌在细节,在系统,在执行,在成绩,在表现,在.....戒骄戒躁,“品牌”出口请谨慎负责!

 
 

京ICP备09032213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