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口碑时代,人有人品,牌子也要讲“牌品”,什么是“牌品”呢?这里所说的“牌品”不是麻将桌上也不是娱乐牌场上的那种游戏规则,这里所说的”牌品”就是品牌的品质、品位与责任,尤其是口碑时代的到来,品牌的“牌品”更显重要,它是延续一个品牌恒久生命力的力量,有牌品的企业更能得到良好的口碑。

    “牌品”跳出了品牌从产品销量基础上的原始单纯的获利行为,也跨越了企业家只追求品牌强势的膨胀心理行为,而是把企业的品牌向更高级的服务提升。

    “牌品”是品牌内涵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基于品质、品位之上的责任感。2008年“奥康成就冠军梦想”的案例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奥康成就冠军梦想,把奖励物质、奖励金钱变成奖励精神,使奥康皮鞋的“牌品”在这个口碑时代得到了中国传媒极为充分的展示,奥康的“牌品”得到了其营销史以来最大的传播,对奥康的后奥运营销也起了价值延伸的作用。

    商海竞争中,强品牌,大品牌,国际品牌,群雄争霸,在终端卖场里我们看到,不管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牌子阵容却是很大,国际牌的,国字号的,驰名的,名牌的,(注:免检已被停止使用),固然这是对企业走到一定发展阶段的肯定,但仅凭这个,品牌就值得信赖吗?

    国内类似三鹿奶粉事件不利品牌正位的现象不少出现,笔者思索到:如此浪得品牌的虚名又能让企业成就了什么,不负责任的品牌强势又能让企业走得了多远?

    网络流行的“山寨”文化被认为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其在网络世界的“燎原”之势简直不可想象,这个热门的网络名词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傍名牌。

    虽然发展品牌靠“傍”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很多经营上的许多便利,但用“傍”商标行销国内市场,也往往存在着一些风险的,在商标、字号或者企业名称上,将自己与名牌扯上关系,一旦遇到异议甚至争斗,不管是傍国内名牌还是傍国际品牌,“傍”的一方如果失利,不服也于济无事,弄不好会吃一些官司。

    用“傍”的手段在产品包装、店面招牌、店堂装潢、销售票据等上使用消费者容易产生误认、误购的标志,这种运作方式是不长久的。

    做品牌应该树立自己的产品特色,以树立自身品牌为主,学习国际国内名牌的管理经验和品牌理念,以“良好的口碑”来提高服务层次,其实业界不乏这样的优秀中小企业。某法国服饰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该品牌运作以来,将品牌服务导入专卖店的日常经营中,通过合理的价格,丰富的产品款式,成功地在贵阳通过连锁专卖树立了样榜市场,这不仅辐射了贵州省的鞋业市场,也带动了其它准样榜市场成都、武汉、广东、株洲等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发展,该品牌正是采取了优化渠道建设、以服务提升品牌的理念,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具有国际化色彩的时尚品牌。

    品牌的成功可以让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可以用良好的服务获得较好的利润空间,甚至赢取暴利。人们买商品,往往就是买牌子。因此,商标必须提升到品牌的高度才有增值的功能。

    因此,笔者借品牌二字的调换唤起中国企业家对品牌的换位思考,主张做品牌要首先重视“牌品”,否则品牌越强势越扩张,越容易出现问题。企业家也是一个品牌,不仅要有常人所未有的“人品”魅力,更也要有“牌品”的力量,让企业持续发展。

    总之,做品牌要有好的“牌品”,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更好地走进国际市场,把没有“牌品”的老外打倒!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