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每年超过1800万汽车销量的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中国汽车市场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决定车企的全球排名。不过,中国何时成为汽车强国以及培养出全球性汽车企业,不少车企负责人和专家对此并不抱乐观的态度。

亟须政策扶持

“中国能不能成为汽车强国,取决于国家政策。如果国家有关政策不利于自主品牌发展,中国就不可能成为汽车强国。”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得力的政策将配合全世界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进行围剿,即使自主品牌有最好的技术也没有用。”

日前,本报与盖世汽车网关于中国汽车强国梦前景预测联合调查报告显示,在3337位业内人士参与的投票中,不到一半的人士认为中国最终将成为汽车强国,超过五成的投票人士则对中国成为汽车强国持悲观态度。

多数受访人士认为,未来中国向汽车强国成功转型关键在于政府能否最终找到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有效支持方法,独立自主品牌相对于大型国有汽车集团打造的自主品牌被寄予更大的期望。

55%的参与投票人士认为,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联盟将是中国成为汽车强国最大障碍。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认为,外资和国有资本联手拥有两大优势:一个是国有资本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拥有政策引导的话语权;另一个优势是这两个联盟拥有更多的资本投入,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个资本密集型行业,独立自主品牌的资本投入则比较容易受到牵制。

“现在最担心的是政策环境越来越不利于独立自主品牌发展。如果不是通过市场手段兼并重组,则有可能误伤到有创新活力的汽车公司,而这些汽车公司大多都是独立自主品牌。”陈文凯告诉记者。

国务院在前不久颁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下称《规划》)中再次提出了要提高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并给出了明确指标,要求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需要从2010年时的82.2%增加到2015年时的超过90%。

在推进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上汽、东风、一汽以及长安等几大国有汽车集团无疑将占据主导来推动行业的兼并重组,独立自主品牌在各方面条件、资源都相对落后和欠缺的背景下,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从而丧失竞争力沦为被淘汰者的可能性并不是完全没有。

31%的参与投票人士认为提高汽车行业集中度政策会使得独立自主品牌发展受到压制,更有17%的人士因此看空自主品牌的未来前景,认为此举将可能导致自主品牌被集体淘汰。“无论怎样,政府所积极推进的提高汽车行业集中度政策所施加给自主品牌的压力不可避免,但这也是我们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经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认为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兼顾各方利益,在适当的条件下尽可能将独立自主品牌发展引向积极的一面。”陈文凯认为。

自主品牌也要自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要重视发展自主品牌,自主品牌轿车能否成功,是中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必要条件。理由至少有二,一是汽车产业链长,自主品牌轿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资源,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二是民族情结。我们可以不像日本韩国那样全民排斥外国品牌,但我们也绝不能接受中国品牌轿车全军覆没,我们希望看到双赢的结果。”

“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离不开国家政策扶持。当自主品牌比较弱的时候,我们需要扶持自主品牌,才有后来的竞争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扶持自己的汽车业。另外,自主品牌车企也不能浮躁,打好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专家郭孔辉表示。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告诉记者:“实际上用保护的办法 培养不了健康的孩子 ,产品还是要不断提升来增加竞争力。但是,发达国家也在用保护的办法,我国现在则是把市场全部放开,让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一起竞争。我个人的观点是,国家应该研究些办法来保护自主品牌。”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的政策扶持不是关键,中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关键还是靠企业的自我革命。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告诉记者,自主品牌车企是否有出头之日,这要看企业是否争气,是否真正在脚踏实地做事情。只要功夫学到家,一定能够做成事情。自主品牌车企必须踏上崭新的发展道路,下定决心进行战略转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