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陈春花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最近一段时间,达芬奇与奥迪斯成为公众关注的品牌,加上前一段时间关于中国乳业标准的争议,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企业赖以生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企业品牌所具有的真实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企业生命周期或者企业品牌的生命力到底靠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想起一件事,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来到中国考察后宣布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中国没有企业。30年后上述这些现象让我还是想到了小宫隆太郎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元素让我们的企业无法成为真正的企业而只能够在竞争中苦苦挣扎?也许很多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问题,但是我会想到一个关键元素,这个元素就是“产品”。产品对于企业而言,产品即使企业的进入市场前提条件,又是企业存活市场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产品,企业就没有了与顾客交流的平台,没有产品企业也就没有了在市场中存在的理由,顾客在认知企业品牌的时候,感受到的正是企业的产品,如果不在这个元素上做出努力,反而在其他的地方花心思,一定会让企业丧失自己的生命力。

    专注于产品的生命

    迈克尔·波特在研究典型亚洲跨国企业时,非常惊讶的发现,亚洲企业家把办企业完全看作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创造新产品和服务。但是一个不能够首先想到产品内在的诚信、创新产品的企业家是不可能把企业发展下去的,当达芬奇家具出现问题的时候,公司的总经理面对公众并也没有站在消费者的层面做出努力,仅仅是强调自己创业的艰难。当一个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的负责人不能够担当起对于自己产品的责任,担当起对于消费者的责任,这个企业就开始离开消费者,离开企业生存的理由,这是非常错误的选择。虽然一部分人会认为达芬奇事件中所折射的是国人对于“洋品牌”的偏爱导致这个结果,但是我并没有认同这个观点,消费者心理的认知的确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但是企业本身无论如何理解消费者,在产品上,必须专注于产品的生命力,而不是利用消费者认知,事实上产品拥有自己生命特征,如果企业不能够全力发展产品的生命,给产品赋予内涵,产品也不会发挥它核心的作用,企业与产品之间是生存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只有赋予产品生命力,企业才具有了在市场中独立存活的力量。

    以质量和品质取胜的思考模型

    质与量是企业直接面对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很多企业都无法做到合理计划 ,2010年初曾经发生了“丰田质量门”事件,而今天又发生了“奥迪斯质量”事件。相对于其他品牌而言,这两个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企业发展的历史,以及消费者认知方面都具有着强劲的影响力,但是为什么还是发生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质量事件,甚至伤害到消费者的安全,如果究其原因,就是过度追求规模增长,而忽略了企业对于顾客的承诺。一旦企业以快速增长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就会出现背离顾客的行为和结果,对于企业而言,追求企业的质量而非数量,不要虚无的框架,只要实实在在的利润,“舍弃经营”的模式才是一个企业持续生命力所在。我一直在关注真正一流企业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我发现这些世界一流的企业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其中一项是以恒定的质量模式进行管理。在这个高度,管理回答的是产品的问题,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围绕产品及其质量展开的,这样的理解使得这些企业成为一流的企业而领先于同行,也是的管理真正承担了自身的职责。是否以质量和品质思考,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也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能力。

   产品是企业理念的诠释

    企业如何诠释自己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们之所以对于中国的乳业企业有很大的不信任,大部分的情况下不是这些企业的理念不好,整个中国乳业行业,在理念的诠释上,都会强调,品质、原材料来自于大草原、可控的生产过程、绿色的标准。这些理念元素的确是大家期待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当三鹿公司的产品给幼小的孩童带来痛苦的时候,这些诠释理念的概念显得如此之苍白,真正让消费者感受企业理念的是企业的产品,每一个可以区分的产品正是源于产品对于企业理念的诠释。同样的情况又发生在达芬奇家具、奥迪斯扶梯上,我相信这两家企业的理念一定在概念是是很好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企业的理念并不是有概念来诠释的,而是通过企业的产品来诠释的。产品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付诸行动的东西,同时更是企业与顾客连接的平台,只有持续的关注产品质量的企业才是获取顾客的心的企业,也正是与顾客交心,企业能够保持持续的领先地位,一个能够真正关注顾客价值的产品一定就是带领企业走上持续之路。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销售心理:富翁娶妻》
某富翁娶妻,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女孩A买了很多棉花,装满房间的1/2。女孩B买了很多气球,装满房间3/4。女孩C买了蜡烛,让光充满房间。最终,富翁选了胸部最大的那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非常重要。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