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刘琼 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虽然并没有证据证明,CEO高调社交可以为公司带来惊人的业绩;同样,也没有证据证明,低调的CEO就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但仿佛是与企业绑定了似的,很多CEO确实成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如韦尔奇之于GE,比尔·盖茨之于微软,柳传志之于联想,黄光裕之于国美。

  “现今对大部分的企业来说,高层管理者的个人声誉与公司的声誉已密不可分。” Leslie Gaines-Ross表示,很多时候高管们的人格行为反映了企业形象。企业的声誉良好时,公众亦会视高管信誉良好;当有危机丑闻发生,高管们也无法逃脱责备。

  在清华 管理学院副教授石永恒看来,其实公司里每个人的品牌都与公司的品牌息息相关。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是由一个个的员工个体形象组合而成。“在某些事件中,个别员工的形象也可以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企业的整体品牌形象,”石永恒说,“因此,无论古普塔还是库马尔,其行为都肯定会对麦肯锡的企业品牌造成伤害。”

  不过,石永恒也认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公司整体品牌形象影响的比重并不一样。如加工制造行业,企业主要依赖资本运营,销售实物商品。相对而言,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企业CEO,其个人声誉与企业声誉的关联度均比较小,企业声誉更多的是与产品的质量相关。

  而类似麦肯锡这样的管理咨询公司,或是律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从事证券投资咨询等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行业,企业主要依靠高端的、替代性差的人力资本,尤其是以提供知识服务为产品的第三方机构,个人声誉往往就决定了公司声誉。

  “当然,从职位来说,比起普通员工,CEO的品德与企业品牌形象的关联度肯定更高,”石永恒说,“CEO喜欢高调参与社会活动,或是喜欢保持低调,这都无可厚非;但从企业治理的角度来看,公司应该形成一定机制,把企业品牌与个人品牌分割开来,使企业的发展不因个人原因而受伤害,比如销售经理跳槽带走客户的情况。”

  而对于前高层或是前职员的不良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如何避免?Leslie Gaines-Ross表示,很难完全避免。“几年前,还有可能隐藏一些消极的信息,不让它们外泄。那时的信息扩散渠道比我们现在要少得多。如今,现任或是公司前高层任何微不足道的失误都会成为头条,引发关注,公司的道德行为也会遭到质疑。”

  Leslie Gaines-Ross认为,尽管仍有高管认为他们的个人行为对公司声誉没有任何影响,但现实的情况是,现如今交流与沟通前所未有的透明化的时代,人们通过简单的网上搜索即可了解到公司高管们的一言一行——包括他们的私生活和职业生活,并会对谁应该对危机负责作出自己的判断。

  此外,互联网也使得现任或前高层和雇员所引发的争议变成永久性的,因为网络搜索可以使争议显著出现。现在没有任何“数字橡皮”这样的东西。对于声誉损害的最佳修补方式有两个层面:每一天都致力于建立和加强公司声誉;第二,时刻准备好监控线上和线下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议题,并就可能发生的事件作出场景规划,为事件发生时做好准备。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没问题和有问题》
有一个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到:“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点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地,二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