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数字化转型特聘专家 《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战略》《商业模式创新工作坊》《组织转型与管理创新》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2年10月23日    吴大有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所有沟通里最难的是什么?说事实。

举例,

我和小青约好晚上7点吃饭,我7点准时到饭店门口,小青8点才来。我有点生气,看到小青走过来。

我说:“小青,你有没有时间概念,让我等这么久,你还是人吗?”

迟到跟是不是人有关系吗?没有。小青被我这么一说,会怎么回应?

小青:“你才不是人呢。”

这顿饭肯定吃不成。我换个说法,一样约7点,8点才到。

我说:“小青,我和你约7点,你8点才到,我等得很难过,原本想说你如果准时到,我们还能去看个电影,现在看不了了,你说怎么办?”

小青:“对不起,我加班了。”

这段话就是说事实。

——吴大有博士

当下这个时代,人人想搞副业,直播零门槛,送外卖、搞滴滴似乎比上班更赚钱;工厂招工越来越难,90后、95后背着“一言不合就辞职”的标签,逐渐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打独斗。

企业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小团队管理者们,只有打造出员工需要的组织,才能让他们稳定地创造更高的价值。而什么样的组织,才是员工需要的呢?

港大ICB客席讲师、美国全球创新研究院(GIMI)认证专家吴大有博士,结合自身的实践心得,为大家带来关于“如何打造组织中的员工沟通开放度和信任感”的主题分享。

企业趋势

未来工作=超级个体+生态平台

加里·哈默尔曾说:“我们现在最战略型的问题,对所有组织而言,就是我们到底改变的足不足够快,能不能跟上这个世界的节奏。”

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到底有多快?

2020年发生新冠的时候,你有预测到它会发生吗?去年你能想象特郎普败选,拜登当选吗?你能想象估值几个亿的公司说倒闭就倒闭,连锁餐厅说关门就关门吗?

这么快的变化,让大家突然明白:既然组织不可靠,公司不可靠,那谁最可靠?靠山,山会倒,不如靠自己最好。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做“超级个体”。

什么是超级个体?

做视频号,搞个人IP,自己创业。是不是超级个体就等于IP呢?

不是,超级个体指的是个体觉醒的现象。通常是指90后新生工作者,他们开始有使命工作倾向,他们不愿意只是为钱而工作,更希望可以为价值、为实现自我而工作,这叫做个体觉醒。

只为钱而工作的时代慢慢淡去了,严格来讲,90后其实对物质的缺乏感比较少,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至少跟老几辈相比,丰富了很多,物质缺乏感少,什么追求就多了?精神,所以他们就叫做超级个体。你跟他说如果这个月不好好干活,不给你钱,他会说:“请便啊,我来这边工作不是为了钱,为的是开心!”

超级个体慢慢出现了,什么样的环境,超级个体会待得住?平台,超级个体往往跟平台能产生共生关系。

什么是平台?最好理解的是像“抖音”这样的地方。

超级个体跟平台的协作有三种机制:

1、使命驱动。

2、身心完整。

3、自主管理。

平台化最成功的案例不是商业组织,而是社会企业。因为超级个体不为金钱工作,他为价值驱动,为使命驱动。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环保,做慈善,越来越有理想。越是属于使命驱动的企业,越容易自主管理。因为是使命驱动我的,所以我可以把自己管好。

那种不是使命驱动的人,他需要绩效、激励、考核、奖惩。这就暴露一个问题,未来的组织要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只有一条路——把人员往使命驱动转。越能高度地“使命驱动”,管理成本越低。

超级个体

需求=选择权+价值观

我们看一下这张图,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需求是什么?自我实现。

1.png

我们工作为了什么?

第一,为生存;第二,为生活品质;第三,为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存、生活、生命,这三个阶段,哪一个最难?生命。

实现自我价值很难,因为实现价值就要定义价值。心理学定义价值靠三个字“选择权”。

我们这辈子努力挣钱,其实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但仔细想一下,选择权只有用钱才能换吗?不是的,更多的选择权是用时间来换,但是为了那个钱,你丧失的时间比你想得多。

换位思考,如果你发现,你到这家公司没有任何选择权,老板每天就叫你机械地执行,干一些不想做的事,每天都没有深入思考并作出选择的时间,干的全是“灭火”的事情,一点价值感都没有。你接下来会怎么做?会走人,这就是90后最后的决定。

为什么现在的员工只要猎头打个电话来,心里就痒了?因为他们都在焦虑状态中,只要有更高的薪水他就能动摇,因为他不知道他热爱什么,不知道除了薪水,在你的企业里,他为自己创造了什么价值。

1.png

上图中的“lkigai”,翻译过来是“深的意义”。一个人,如果能活出四个象限的集合,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而且是深层的满足。这四个象限分别是:

1、别人付钱请你做的事。

2、你做你擅长的事情。

3、你热爱的事。

4、能为世界创造价值的事。

为什么大部分人活得不快乐?

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他热爱的,能创造价值的,而超级个体就在追求这个。怎么样能活出这个状态?就在于你活出了你的价值观及选择权等等。

一个组织,如果重视每个人,让他们都活出超级个体的状态,帮助个体活出使命驱动感,这时,个体或员工就会认识到,他离开这个公司就再也找不到一样的组织了,所以他不会轻易离开。

未来平台

=个人“身心完整”+组织透明化

要想全面实现个人,组织,生态的融合及共振,要满足三个条件:使命驱动、自主管理、身心完整。而让组织透明化最难的就是“身心完整”。

什么叫身心完整?

身心完整指的是活出真实的自我。但活出真实的自我并不是怼天怼地。如果组织说,“怼”就是透明,那这个组织没有人待得住,因为每天都在语言暴力。

所以我们发现,如果今天一个组织要透明化,要不要训练?要,绝对要训练。

一个组织达到有效的、足够的透明化会是什么状态?来看一下这个图:

1.png

“周哈里窗”是心理学一个很常用的名词,强调每个人都有四个象限,叫做“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第一个开放我。大部分的人都有开放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例如你的名字。

第二个盲目我。自己不知道别人却知道的,就是盲点

第三个隐藏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就是隐私

第四个未知我。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叫做潜能

一个组织,越愿意把自己的四个象限打开,这个组织就越开放。

要想打开“周哈里窗”,先从第一个象限,自我表露开始。这是组织增加透明度的基本能力。

表露自我的感觉,表现自己的看法,获得别人的看法来验证自己是否正确,借这个方式来发展关系,增加亲密度。

高效企业

未来=透明度+信任感

越开放的组织,越愿意表达。但很多人在组织当中不愿意表达,为什么呢?根源来自于我们中国人相信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

我们不愿面对冲突,但冲突总要解决。在一个透明的现代型组织里,最重要的能力叫“非暴力沟通能力”

1.png

解决冲突问题,有三个步骤:

1、陈述事实。

所有沟通里最难的是什么?说事实。

举例,

我和小青约好晚上7点吃饭,我7点准时到饭店门口,小青8点才来。我有点生气,看到小青走过来。

我说:“小青,你有没有时间概念,让我等这么久,你还是人吗?”

迟到跟是不是人有关系吗?没有。小青被我这么一说,会怎么回应?

小青:“你才不是人呢。”

这顿饭肯定吃不成。我换个说法,一样约7点,8点才到。

我说:“小青,我和你约7点,你8点才到,我等得很难过,原本想说你如果准时到,我们还能去看个电影,现在看不了了,你说怎么办?”

小青:“对不起,我加班了。”

这段话就是说事实。

但是,大部分人不习惯说事实,喜欢先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这时,你不是在解决问题,也不是在沟通,你只是想让自己舒服一点。这个舒服是建立在对方的痛苦之上,而且对方一定会反击。

2、表达感受。

与其让对方乱猜,不如说出自己的感受。

举例,

我说:“我等得很难过,小青,你什么想法?”

小青:“抱歉,我很内疚。”

我的目标是让她内疚吗?不是,我的目标只是让她清楚我的感受。我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说明白,是把周哈里窗的第一个象限打开,换取充分的信任。

在冲突的瞬间,做到充分自我表露时,这个冲突就不易发生,因为没有尔虞我诈,只有知己知彼,百战共胜。

3、说明需求。

冲突通常是由预期落空引起,要解决冲突,就要提出需求。

说明需求有特别重要的两点:

(1)说需求,不说筹码。

什么叫“说筹码”?

比如:“你再迟到就别来了”。就是拿“别来了”当筹码。

(2)可以先主动承担责任,让对方轻松一点,免得对方有压力,不愿意说出原因。当然有的时候犯错的不一定是对方,可能是自己。

永远记得,要心平气和地说,否则任何的沟通都不会成功,这是基本条件。

所以,一个透明的组织或者任何冲突的情景,其实都有解决的方案,重点就是练习。在学习跟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踏出舒适区,逃避很容易,但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组织不透明很容易,但是没有未来。只要你愿意开始更透明,愿意自我沟通,按照步骤来,就可以解决问题。

未来组织

需要具有同理心的人

1.png

这个模型有一个别称叫做“情商模型”。由“自我的情绪察觉、自我的情绪管理、察觉他人情绪、管理他人情绪也就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四部分构成。仔细回想一下,《大学》里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而外,四个逻辑,非常清晰。

在组织当中我们要跟别人互动,有些人还要管理别人。

一旦有了管理的职权,情商低简直是个灾难。

因为没有情商能力的管理者只会用权威来管理,用不透明的方法来管理,用情绪暴力来管理。

一个能够做到高度透明及信任的组织,它一定是具有每个人都能够互相察觉的能力。我知道别人在干嘛,我也知道他人感受是什么。能够互相的观察及理解,这个叫同理心

同理心的背后讲的一个核心能力叫“倾听”。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去倾听他人的感受,倾听他人的需求,这个决定了组织的开放度。而真正的倾听是专注的、放下假设的、开放的去理解对方,这是真实的倾听。

高效是很多企业都追求的,而一个高效的组织,一定是透明开放的信任感组织。在超级个体逐渐出现的时代,如何打造出让员工信任的组织,是每一位组织管理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吴大有课程
吴大有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