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刘兆阳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可能几十万人猜中了冠军队,也有盖子,可没有“冠军”盖,也是白忙活一场。你是不是认为:既然这样,那干嘛还要猜呢,直接投放250个“冠军”盖,谁拿到谁就中大奖不就得了?唉,这就叫“创意”。

    穿个世界杯的马甲,就不认识你啦?

    时下,各大啤酒、饮料、瓶装水公司已经纷纷摩拳擦掌,为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做准备,都希望在今年的三大热点——世博、亚运、世界杯中大显身手一番。

    各大一线品牌自有独门高招:可口可乐是世界杯的赞助商,与FIFA合作,将在全球86个国家进行巡展,通过促销活动,让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亲眼看到“大力神杯”。这可说是很轰动的事件营销了,自然钱也不会少花。

    但老冤家百事怎么办呢?只好沿用一贯的“剑走偏锋”,不是有“非奥运营销”吗?一样好使!于是乎,堂而皇之地把足球巨星卡卡印在罐体,谁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世界杯赞助商呢?

    赚足眼球的同时,为了对付可口可乐,自然又少不了“开盖有奖”。在长沙分公司,它的口号是“酷爽足球,揭盖劲赢”——自即日起至2010年7月31日,凭印有夺冠国家名称的瓶盖(拉环),再加上“冠军”字样的瓶盖或拉环,即可获得2010元现金奖,其余二等奖为“再来一罐”。

    且不说对于几十亿罐的销量,总中奖率只有区区10%,单说这个创意,算得上是煞费苦心,因为这个开盖有奖活动还得蛮有“技术含量”:你想啊,这参赛的32支球队,虽说历史上得过冠军的也就是只有10来支队,可这足球是圆的,你还真保不齐有哪个贼黑贼黑的黑马坚持到最后,所以,哪个队印制多少盖可得好好算算。比如百事长沙分公司,9000万罐,有250个一等奖,如何控制呢?

    我们不是百事的市场部,可稍加分析也弄个八九不离十:兑奖不是要有“冠军”盖么?我就只印250个;至于什么巴西、德国、英格兰、意大利的“国家盖”,就看印刷工人的心情吧,他想印多少,就让他印多少,你什么黑马不黑马跟我其实没多大关系。

    你说,我一夏天喝个几十瓶(罐),还得把不同队的盖(拉环)至少保留一个,因为不知谁会是冠军呀;然后,还得望眼欲穿地等待那“冠军”盖。最后会怎样呢?可能几十万人猜中了冠军队,也有盖子,可没有“冠军”盖,也是白忙活一场。

    你是不是觉得有上当之感?那干嘛还要猜呢,直接投放250个“冠军”盖,谁拿到谁就中大奖不就得了?唉,这就叫“创意”:弄那么简单,哪有什么创意?怎么和世界杯紧密联系?

    都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可这年头,消费者也不傻。不过,这还算是有技术含量的。再看人家康师傅冰红茶,多大的量,懒得动脑子了,还琢磨什么世界杯、世博会,当然估计内部也没少讨论,最后你猜怎么着?还是一句话,绝对雷到众位看官:“再来一瓶”!

    又来了!真是让人苦笑不得呀!

    开盖有奖是如何炼成的?

    可能很多读者说了,你怎么跟唐僧似的,磨磨唧唧,想说什么呀?噢,对了,悟空,为师想说,旺季来临,众多厂家都在挖空心思,为旺季促销绞尽脑汁,什么开盖有奖、盖中寻宝、盖盖惊喜……花样繁多,实质一样。

但是,效果到底会有多少呢?

    前些年,开盖有奖可是火了几年,奖品花样繁多,什么彩电空调、什么出国旅游、什么笔记本电脑……只要不高于5000元的上限,你就可劲想吧!众多快消行业,尤以啤酒饮料为甚。单瓶价格不高,销售量巨大,所以大家纷纷比拼谁的奖多、谁的奖大、谁家出新、谁家出奇。其结果呢?在热闹一阵子以后,消费者慢慢疲劳。您要是营销人员,下面的场景应该不会陌生:

    场景1

    已经是晚上8点了,可啤酒企业L公司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销售总监、大区经理、市场部经理、策划人员等饿着肚子,已经吵吵了几个小时。市场部新来的T经理提出:今年的开盖有奖活动不做了,老板让改改形式。可几个销售经理早炸了窝:

    “什么?不做了?那做什么?”

    “不做促销,销量掉下来谁负责?”

    “你不做,别人做,渠道谁还愿卖我们的产品?”

    “经销商不得疯了?”

    ……

    T经理脑袋都大了。他刚到这家企业不到一年。以前这家企业年年无一例外地做什么“大瓶促销”,什么“盖中寻宝”等等,已经成了习惯。老板也很想改变,交给他的任务就是看能否取消这种开盖有奖,因为老板听说中奖瓶盖大都被服务员开走了,消费者也不是特别感冒。更重要的是,花了那么多钱做促销,结果去年销量还下滑严重。T经理本来雄心勃勃,谁知刚一说,就被销售七嘴八舌地打击了一顿。

    场景2

    “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T经理冥思苦想了几天,虽然也有一些好主意,可刚提出来,立即遭到以销售总监为首的整个销售团队的反对。说来说去,最后就一句话:“不做,行!但销量下滑你负责。”

    好家伙,这责任谁负的了呀!商量来商量去,老板也为难:做吧?效果不一定好,还得花上百万的推广费用;不做?现在市场竞争惨烈,谁知道会怎样?先说这批销售的骄兵悍将就没法摆平。嗨,咬牙做吧!老套路:“开盖中大奖”!于是催着市场部赶紧拿方案。

    场景3

    T经理赶忙召集几个手下,进行讨论,一晃又过去几天时间。怎么也得出点新意呀,否则,岂不是显得市场部太没技术含量?

    想来想去:世博会炒作太难,奖励门票不好操作,而且找旅行社等很麻烦;世界杯倒行,啤酒和世界杯是天生一对,但世界杯在南非,组织看球不可能,即便是电视,也是后半夜了。

    那怎么办呢?管品牌的小Q说,“促销金球吧:又是世界杯的‘金球奖’——大力神杯,又赶上黄金涨价,肯定吸引眼球。”

    与销售一沟通,自然一拍即合。于是乎,“喝XX啤酒,中金球大奖”的开盖大奖活动再一次拉开帷幕。

    活动刚刚开始,效果可能要等过了7、8月才能评估。

但历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太可能一招制敌,也就是说,单凭这一招,不太可能挽回销售的颓势。其实,这家企业去年活动后也做了一些调查,虽然样本数量只有区区几百份,但从下面的数据还是能看出一些信息:

    你知道我们的“XX促销活动吗?——知道:53%,不清楚:30%,完全不知道:17%;

    你喜欢这样的形式吗?——喜欢:20%,一般:35%,不喜欢:30%,无所谓:15%。

    如此鸡肋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所谓的开盖有奖,本来就是厂家的一种炒作、一种噱头而已:几千万瓶,只有区区几十个大奖,满打满算,也就百万分之一。消费者会为了这百万分之一去猛喝这种啤酒吗?当然,诸如小奖品和再来一瓶,还是大大地有,可这年头要说为了多喝一瓶就去选择某个品牌,恐怕连厂家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

    要说营销呀,本来也并不复杂。拿我们的《销售与市场》杂志套用一下:销售,就是让消费者“看得见,买得到”;市场,就是让消费者“愿意买,喜欢看”。而对于众多区域性企业来说,营销就更“简单”了:你没有那么大“牌子”,那就老老实实做好渠道。

    可明知效果不佳,为什么大家都拼了老命去想种种创新,依然是年年开盖有奖?

    竞争环境不规范

    中国的企业,大多数企业是结果导向型:只要挣钱,管他手段如何,所谓“白猫黑猫,销量上去就是好猫”,甚至奉行“没有规矩就是规矩”。竞争环境不成熟。一两个企业想着弄规范些,可别人不这样想。你不做,别人做,还得大力度。逼得企业也是没办法。

    这个问题比较大,看来还得要更多的时间来规范。当然,这可能也是中国营销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来自销售的压力

    这开盖有奖也上瘾:去年做了,销量不错;今年不做,销量下滑怎么办?这责任谁来负?市场部没这个胆量,老板也得合计,“做就做吧,即便不太好,也不会太差。”你想要大改?冒的风险太大!最多来点新意。

    到了年底,即便销量下滑,我们亲爱的销售人员也肯定会有N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市场艰难、竞品太强、政策不力、环境太差……反正是不会提一再要求的开盖有奖了。

    来自渠道的压力

    网点无所谓,卖谁家的都挣钱,力度越大越好,恨不得你厂家白送才高兴呢。

    对于经销商就不一样了。很多是独家代理,关乎自己的身家,不做促销,岂不是影响太大?他们天天叨叨:看人家哪个哪个牌子,那力度多大?人家是飞机大炮,你不给我机关枪,可也不能让我拿着板砖上阵哪。

    市场部自身的惰性

    市场部是个创新的地方,可即便顶住销售的压力,也犯怵到底做什么?这年头,大家都是打工。老板急是真急,可下面的所谓总监经理,谁会冒那么大风险,担那么大责任去变革 、去创新?好了没事;一旦有问题,还不得卷铺盖走人?所以呀,“行走江湖,安全第一”,改什么改,还是老一套吧。

所以,最后的情形是:企业自己大力度宣传、造势,表面红红火火,可消费者却往往无动于衷。结果是企业“闭门造车”,消费者“局外观望”,又怎会有好效果呢?

    当然,很多企业,尤其是有着先进营销理念的国外企业,已经开始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可口可乐就很少做这样的活动,无论是2008年的火炬在线传递,还是2009年的“创意无限度”,都让人耳目一新;百事也在2009年携手浙江卫视,做了线上线下互动的“百事群音”音乐营销。这些都是让人尊敬的真正创新的营销活动,远比盖中有奖好得多。

    所以说,弱化甚至取消开盖有奖等活动,不是行不行,而是想不想。在此,笔者呼吁广大的企业以及众多的营销人员,真正“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更新观念”,缔造更多的创新营销经典。

    最后,改编李后主的一阕词,与大家共勉吧——

    “开盖有奖”何时了,

    效果知多少?

    今年旺季又来到,

    业绩压力真不小!

    

    市场潜力应犹在,

    只是变化快!

    问君能有啥高招?

    少用开盖有奖更有效!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