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7日    Andre Lavoie 界面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事无巨细式”的管理正在消亡,而员工激励与放权正成为主流趋势。放权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将每个人都看作可信任的主体,人人都享有把握自己任务的权利。

2016年德勤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显示,作为调查对象的7000家公司中,有89%认为领导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较2015年的87%有所上升),而57%的对象认为领导力非常重要。

是什么让过度干涉的上司们转变态度,从“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转向发展员工的自主权和自我领导能力的呢?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1. 事无巨细式的管理会导致僵化

微观管理的核心是控制,拥有控制权固然很好,但这并非成功和长期管理的关键所在。

首先,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消除了员工的责任。如果员工永远不具备最终裁定权,或者总得遵照严格的流程形式,那么所有的责任就都落到了管理人员的肩头,一旦项目失败,就会由他们来面对更上级的质问。

事无巨细式的微观管理还会扼杀员工的创造力和多元化的参与性。没有哪个问题是只有一个完美方案的,所以当所有的行为都由管理人员拿捏、所有的决定都由管理人员裁定的时候,公司会受到限制。一个拥有独特而多样观点的团队,可以分享彼此的点子和想法,通过合作做出最好的决定、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较而言,微观管理会赶走顶级的天才,只留下那些不会挑战权威、不愿主动提高表现的平庸员工。他们完全依赖于某个人做出的决定,然后不断高效地扼杀所有独立的想法。

2. 独立的员工更加快乐

2014年发表于《社会学季刊》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受过教育的员工可以自主安排工作时间时,他们干的活儿更多。换句话说,当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工作节奏时,他们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广告商乔丹·齐默曼(Jordan Zimmerman )曾介绍,自从他开始经营齐默曼广告公司,他自己的管理哲学如何在短期内发生了变化。

他说:“我犯过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弄明白雇佣对的人、放权于他们、信任他们的价值,以及没有认识到,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的管理无法将公司做大。”

对员工放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士气。美国心理学会2014年4月发起的一项研究对将近1600名成年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当员工感觉自己被雇主看重时,92%的人会对自己的角色感到满意,91%的人表示他们会主动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改变企业文化

想让员工更独立自主地工作,并非是轻而易举、立竿见影的,这种转变必须从企业文化入手。

即便公司的愿景和价值观可能需要改写,任何组织层级也都应当向员工自主权转变。观念模式的变化应当以一种清晰、具体、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

管理层应当不再指手画脚,而是向员工放权。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的领导,企业的文化氛围应当变为一种共同的责任。每一个日常的内容都需要作出变化。随着微观管理的消亡和专横的上司成为过去,具有强大领导能力的员工也会诞生。他们会转注意于对员工的优秀表现进行鼓励和认可,也会看到每一个人的成长潜力。他们会认识到,大多数的员工都渴望学习,他们会向别人传递信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效放权的步骤

1.分析并确定需要授权的工作。在工作中有些适宜授权,有些不适宜授权,新晋经理要注意加以区分。

2.筛选授权对象。领导者在考虑授权人选时应该注意:准备授权的工作需要被授权者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哪些下属具备这些条件?谁有兴趣做这项工作?

3.明确授权的内容。在对下属进行授权时,应该明确工作的任务、权力和职责。

4.为被授权者排除工作障碍。①授权前,应提醒被授权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②授权时,要充分考虑授权的原则,按原则进行授权。③授权后,要进行必要的控制与监督。

5.授权后的跟踪与监督。即要建立执行授权工作情况的反馈系统,以监控被授权者的工作进度,当发现其偏离工作目标时,应及时进行纠正。

6.授权效果评估。按预定的工作标准对授权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被授权人完成任务后要进行验收,并将评价结果与奖罚、晋升等联系起来。

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授权,领导者都要进行交代。交代是授权双方权力转让的一种沟通方式。能否实现授权目的,领导者交代情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衡量一个管理人员是否优秀的标准,并不在于他能做多少具体的事务,而在于他是否能够充分授权并借助下属的力量去完成团队任务。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