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1日    蔡越 界面新闻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今天的特斯拉执掌者,埃隆·马斯克,享有英雄般的声誉,然而在十几年前,他被批评为行事太过异想天开。事实证明,马斯克所做的这些疯狂“蠢事”,让他管理下的企业都迎来了迅猛发展。

马斯克也绝非企业家中的孤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吉、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等,都曾不乏“愚蠢”举动。

为什么这会成为商业领袖们的共性?

近日,斯坦福大学战略学教授威廉·巴内特(William P. Barnett)在一次关于卓越领导者分析的演讲中,涉及到了这一命题。

“领导者如果持续做出平庸决策,是因为他无法跳出所谓的共识去做一些蠢事”。巴内特认为,要成为一位真正堪称卓越的领导者,就必须走出常规思维的桎梏,行至人所不能及之处。

如果不做“蠢事”,你可能永远也无法到达卓越

囿于视野范围与知识背景的限制,常人其实是不太能理解一些超前想法与举动的。于是,他们会把这一类行为归为“蠢事”。

但是,如果经营者希望能做出不凡业绩,那么,去做一些被共识排斥在外的“蠢事”,其实是一个必选项。

巴内特曾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莫顿·汉森(Morten T. Hansen)合作提出过“红桃皇后竞争理论”,来阐述企业在当今时代的战略法则。红桃皇后(Red Queen)是作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塑造的经典角色。在书中,爱丽丝无论以何种速度奔跑,都发现她与所处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移动的迹象。红桃皇后解释说:“你必须要不断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而如果你想要往前走,必须要是现在两倍的速度。”

如今的企业,越来越像“加速前行的爱丽丝”,若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节奏与步伐,企业实质上就会在一个相对的位置上保持停滞不前。

而做“蠢事”,就是企业走向新商业范式的可行路径。

巴内特举了阿里巴巴的例子。在他早年来华的时候,中国的电商行业还无法与eBay抗衡,马云打破了这一陈见,从阿里巴巴的B2C模式延伸到了淘宝的C2C模式,并开创了对买家永久免费的创新机制,这一关键举措,一举击碎了当时被eBay收购的易趣的梦想,奠定了今日阿里巴巴在中国甚至全球电子商业领域的地位。

“最好的创新要求我们处于非共识的地方。”在巴内特看来,如果担心自己看起来像傻瓜,而始终与共识保持一致,那么,领导者将永远也无法实现伟大的目标。

这5招让你在做“蠢事”时更理性

当然,巴内特所指的跳出共识、争做“蠢事”,并不代表领导者可以自恃才华而为所欲为。从人类经营史的历史演化脉络来看,推陈出新的举动,往往也意味着高度不确定的风险性。此时,企业该如何增加这些勇敢之举的成功率?以巴内特之见,真正卓越的领导者,将能够做到以下5个让“蠢事”更理性的要点。

善于从对立与冲突中发现真理

一位优秀的商业领袖,往往是能够充分听取下属意见的虚怀若谷者。这将使管理层们能够不必担心任何权威或预设的立场,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计划。而在面对相互冲突与对立的各类商业决策时,卓越的领导者,才能够分辨出哪些是世俗共识之见,哪些又是真正明智的灼见。金融行业出身的Seagate公司CEO史蒂夫?卢克佐(Steve Luczo),就常在管理层会议中注意听取技术天才们的相左意见,并择善而从之,Seagate也在卢克佐执掌三年后,成为了移动硬盘市场的主导者。

把一切过往都融会贯通起来

巴内特非常欣赏史蒂夫?乔布斯的一句名言:“光能预见与知道未来,还不足以成为伟大的领导者。伟大的领导者还必须要能够建立一套方法论,并亲手把未来创造出来。”如何做到这一点?巴内特的建议是,领导者要把自己与企业的一切过往都融会贯通起来。乔布斯本人就是通过回溯苹果公司创立以来的历史,才意识到苹果必须从电脑公司的定位中转型,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发iTunes与iPhone等全新产品的。

时而要做出一些改变

即使是有足够勇气与远见做“蠢事”的领导者,也仍有可能再度陷入不思进取的泥潭。毕竟,保持既有心态与战略可谓人之常情。对此,巴内特表示,“令人不可预见地做出一些改变,常常是一个好的战略”(change and acting unpredictably, is often a good strategy)。这样一来,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企业也将在变动中持续保持着对竞争优势的探索,以更科学的行为方式实践“蠢事”。

在战略急速转向前要三思

当企业需要以战略急速转向(moving in a sharply different direction)来走出共识的俗套时,领导者必须要预先思考每一个细节。是否是在这个时间节点进行战略掉头?被大众所不能理解的全新战略方向,是否真的是一片蓝海?新的经营模式,又是否真的与企业现状所匹配?这些都是领导者需要提前甄别的关键要点。如果企业只是为了探索一下答案而匆匆转型,那么,这种未经细思的战略举措,很可能存在内在商业逻辑方面的硬伤。

利用数据决策时,要注意漏报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企业在执行推陈出新的举措之前,往往会借助数据的力量加以论证。而在巴内特看来,人们常会注意到误报,而忽略漏报的重要性。误报的数据因与许多数据会形成互斥,所以很容易被发现。但是,漏报的数据则更具有隐蔽性。一旦这些数据所承载的信息被领导者忽略,那么,数据统计中的幸存者偏见效应,将使分析的结果欠缺合理性,企业的创新举措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在同时规避掉数据误报与漏报的风险后,领导者所做的“蠢事”,才能真正率领企业走向卓越。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叫醒你的是什么》
杰克是美国纽约一家公司的主管,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杰克的薪水很低。杰克每天早晨6点多到公司,晚上8点多了还在公司加班,有时候甚至要忙到晚上10点多。
 工作的劳累不算什么,可是让杰克难过的是自己对这份工作已经没有了信心,每天的工作仅仅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
   终于有一天,杰克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了,他请了假,去一个风景区散心。风景区有一处是钓鱼的地方,于是杰克买了鱼竿坐了下来,开始钓鱼。烦躁的杰克钓了足足一个多小时,可是没有任何收获。
    坐在杰克旁边的一位老者,却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钓了很多鱼。老者问杰克:“年轻人,在想什么呢,这么烦躁?”
杰克对老者说了自己工作上的不如意:工作很累,可是却没有任何成就感,而且薪水也低,更要命的是自己已经厌倦了这份工作。
    老者默默地听着,等杰克说完的时候,老者又问了一下杰克公司的情况,然后对杰克说道:“每天早晨叫醒你的是什么?”
杰克一下子愣住了,不明白老者是什么意思,杰克想了想说道:“每天回来都很晚了,一直到第二天早晨都很累,叫醒我的当然是闹钟了。”
   老者摇了摇头说道:“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感到工作累而且没有希望的原因,年轻人,你觉得每天叫醒你的应该是什么呢?”杰克不明白什么意思,满脸疑惑地看着老者。
   老者说道:“年轻人,每天早晨叫醒你的应该是梦想,而不是闹钟。”
   杰克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才明白过来,是啊,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在为那些微薄的薪水而工作,而不是在为梦想努力。
 杰克想起了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曾经立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专家,可是现在却在一个小公司里混日子……想到这里,杰克再也坐不住了,他马上回去辞职,然后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销售工作。
     一个月后,杰克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虽然薪水比原来低很多,可是杰克却干得很有兴趣。1年后,杰克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销售主管;3年后,杰克成了著名的销售专家。
  叫醒你的是什么?如果是闹钟,你仅仅是在为一份工作而工作,可是如果叫醒你的是梦想,那么你正在为梦想而努力。为工作而工作,你收获的只是一份微薄的薪水,如果叫醒你的是梦想,那么最终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