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2日    经理人分享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信奉“快鱼吃慢鱼”的观念,认为跑得快才能跑得远、跑得久。假如企业经营果真是一场百米短跑,这个观念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经营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马拉松,“百年老店”不是短跑速度能跑出来的。企业竞争,不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跑得远,跑得更持久。

显然,“快鱼吃慢鱼”的观念到了需要修正的时候。

慢成功才能走更远

这些年见过不少陷入危机或死掉的企业,发现这样的企业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扩张太快了或者过度多元化了,然后就是借高利贷,再然后就死掉了。

大多数人喜欢贪多求大,这种心理很容易促使企业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路,却发现不但没有走快,反倒把自己带进了危机中。从商业角度来说,有时候慢反倒是快,就像民间一直流传的那句话“走路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一直在走,慢就是快。

慢是成长的规律

社会中充斥着浮躁功利的气息,太多的人追求短平快,做事急于求结果,静不下来,这是现在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包括当前的股市、互联网,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在彰显着一夜暴富、快速成名的诱惑。这诱惑犹如毒药吞噬着人们的意志,人们却浑然不觉。

任何一个产品或事物,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就像一个生命从孕育到出生需要经历十个月的时间一样,这是必须遵循的规律,操之过急就会出问题。

作为老板,也必须经历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没有谁一开始就是一个成熟的老板,他必须经过理论、经验、实践的不断碰撞、思考,才能慢慢成熟、睿智起来。当行为吻合了事物的成长规律,就会收到预期的结果。

快的背后是慢的沉淀

快,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焦躁情绪、一种短视行为。企业心态浮躁主要表现在赚快钱上,2008年前中国股市火爆,许多企业把流动资金拿来“打新股”;2010年之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为继股市之后又一块掘金地,几乎所有家电企业均涉足其中。

总想挣快钱,总想追逐时髦,折射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捞一把”的心理,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很多人羡慕小米的快速成功,因为大家看到的是小米用两三年的时间就做起来这个表象,却忽略了雷军在金山公司沉淀了二十多年的事实。正因为雷军有了二十多年的厚重积淀和对商业的精准理解,才有了小米今天的快速发展。

德国的工业精神和日本的精益化生产令我们叹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立足在现场、一步一步的改进,慢下来,沉静下来,点点滴滴的持续改进,成就了他们无与伦比的品质和精准的管理,同时也带来了他们持续快速的发展。

他们没有热炒互联网,GDP也没有超过我们,但是我们要出国到人家那里去买马桶盖儿、买刀具,这说明我们的产品品质没有人家的好。后来据说在日本买的马桶盖儿是中国出口的,这更说明问题,中国制造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因为大环境总体浮躁、功利,而做有品质的产品是个功夫活儿。

慢是最值钱的事儿

人在年轻的时候充满幻想,总喜欢一夜暴富的神话。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明白,很多事情要慢慢来,体验到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悟道。但是现在互联网给公众传递的是资源可以整合、信息可以嫁接,谁都可以一夜暴富。

舆论把人们的功利心勾引了出来,引导大家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太多的人陷入浮躁的陷阱。总是梦想整合别人,却不知道如果你没有价值,别人都未必愿意整合你;如果你有价值,即便被别人整合,主动权一定还在你手里。

物以稀为贵,最稀缺的就是最值钱的。当一个社会被功利、短视、诱惑充斥的时候,能够沉静下来,放慢匆匆赶路的脚步,审视自己,找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专注于自己的本分,去追求品质,让自己变的有价值,就显的尤为珍贵。不管是做人还是经营企业,有这样的价值取向,才能让自己长久立足。

德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能拥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分,为品质而生。当互联网经济风靡,德国人却能不被外界诱惑干扰,知道自己的本分是制造,也知道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便把信息化融进自己本来的优势上,提出了适合自己的“工业4.0”规划。

所以专注于内心的沉静,做小而慢、小而专、小而美、小而深、小而静的企业,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慢是不走捷径

陷入浮躁陷阱的人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速成心理所致,以为人生可以走捷径,但是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捷径,最好的捷径是不走捷径。

张嘴闭嘴互联网、新三板的,并不一定真的懂,虽然互联网看上去很热闹,新三板也是风生水起的样子,但是真正理解、做好互联网的不多,靠互联网赚钱的也不多,真正靠上市融资的也不多,反倒是那些没有关注这些,而是踏踏实实做事儿的,真的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了。

如果你的产品有显著的排他性和稀缺性,那么你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不懂互联网,互联网会主动找到你。互联网的本质是发掘优秀的资源,不让资源浪费,所以很多人都在做发掘资源的事,但是这种发掘是有风险的,做实事儿的人越少,风险越大,而做实事儿的人风险却越小,为什么不能沉下心来成为优秀的资源让别人来发掘呢?

慢下来有利于弥补企业短板,夯实企业基础,有利于技术开发产品创新。和营销不同,研发需要时间、耐心与恒心,没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一个缺乏技术支撑的企业,注定行而不远;唯有技术领先,方能实现产品领先;唯有产品领先,方能实现市场领先。事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唯有敢于慢下来的企业,才是能快上去的企业。

慢是一种心态

慢是一种心态,并不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慢腾腾的不着急,该做的事情不做,而是用这种心态去体验成长的过程。现实中太多的人缺少这种心态,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急于求成,很小的年纪就要有房有车,所以更关注眼前的利益。

他们忘记了,年轻的时候不是去享受这些成果的时候,这个阶段主要是用来体验生活、体验磨难、让自己成长的,有了这些体验和经历的积淀,到时候自然会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

让人生慢下来,是为了享受过程,让过程更精彩。让企业慢下来,是为了不断完善,不被浮躁绑架,让企业积淀长久生命力的品质,走的更快、更远、更久。

以前我们常说“不要为了看风景忘记了赶路”,现在想来这句话是有缺憾的,应该还有一句,就是“也不要为了赶路忘记了看风景”。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