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4日    36氪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创业公司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乔布斯、埃隆·马斯克等等)不一开始就使用我们的想法,而是慢慢镇压我们?”

  与创业公司的资源相比,大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和人才。然而事实上,大公司并非想一开始就击垮创业公司,他们想等创业公司做出有价值的东西之后,再开始进攻。

  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1、创新是一场赌注

  没有人真正知道你的想法是不是好。只有你在任何阶段的资金充足时,才有可能成为一代枭雄。VC 投资的不是公司,而是市场和人(尤其是 CEO)。他们了解哪些市场比较火爆,他们会尝试投资能成为市场领头羊的独角兽公司。如果市场足够火爆,即使你落后了也不会放弃。

  创新项目是 VC 投资组合中的一种,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多 VC 只会投 1-5 亿美元。你不可能 “只” 在 2004年 为 Facebook 投资 1000 万美元,这种情况是很少的,你需要有一个广泛的投资组合,这需要很多钱,即便是市场中的带头人在尝试开展新的创新项目时也会犹豫。

  这种模式也需要进行 “优胜劣汰”——如果项目资金花完了,但进展不顺利,那么 VC 能做的就是放弃该项目。对于大公司来说,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实际行动上,解散一个表现欠佳的研发团队都会非常艰难。我们常常拿 Google 作为一个反例,Google 常常根据很多规则解散项目,但是即便是 Google 也会比任何 VC 在 Google+ 项目上更有耐心。大公司就像有了幼崽的哺乳动物;VC 就像鱼,他们更冷血(这不是含沙射影),但更有效率。

  大公司并不是与一个只有 500 万美元的创业公司进行竞争,它们是在与几十亿的生态系统进行竞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创业公司常常会崭露头角的原因。大公司对待新项目无法像 VC 对待投资组合一样,说放弃就放弃。

  2、每个人都在规避损失

  没有人愿意拆了东墙补西墙。创业公司资金有限,因此不会为了开展新项目而放缓其他项目的进度。通过对比,这种新奇的产品最终能不能走向市场都不确定,还不如投资已经在不断发展的项目。

  3、大公司限制较多

  每个人都可以说 No, 但是没有人能说 Yes。具体来说,公司 “所有的部门” 都需要达成一致,这里 “所有的部门” 是指分散在全球各地的部门。这是一种固有的现象,中层管理人员更关注他们自己的养老计划,只求安稳。高层管理人员距离市场现实情况太远无法识别哪些人进取心强。底层员工说话没有分量,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另一种选择是:离职自己创业。

  4、大公司需要大型的项目

  从根本上说,所有的大公司都是综合性大企业。当你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要想发展就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如果你有几个数十亿的项目,只有大项目才能运转的起来。大公司主要关注大型资金密集型项目——如 Google 街景,这是创业公司很难去抗衡的。

  这种做法同时也会影响发展策略。Oracle(甲骨文公司)由数据库公司转型为如今的全套 IT 服务供应商——硬件、软件和服务。人们常常认为 SalesForce 是 CRM 领域的领头人,它以后仍然会是一家 CRM 公司。但如今 SalesForce 是一个平台-服务公司,并向大数据等其他方向发展。它想成为云服务方面的 Oracle。

  5、你的项目在大公司眼里并不是创新

  1999年,Google 曾想以 1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 Excite 公司,但是 Excite 拒绝了,因为 Excite 认为这个项目实施起来过于简单。有趣的是,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收购 Google 了。之后,Excite 倒闭了。

  作为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很难接受上百个开发者没有解决的问题,被几个极客吃了一包泡面的功夫解决了。所以他们不会选择这样的项目。

  6、大公司并不 “大”

  大公司有很多部门。每个部门可能都不大。“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多资源啊。” 没错,但是他们只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可能不具备真正需要的技能。

  我从 IBM(当时公司有 30 万员工)跳槽到 Sybase(当时有 1500 名员工)时,Sybase(只做数据库)在数据库方面的员工与数量是 IBM(开展了很多项目,包括军用直升机的运送)的两倍,这让我很意外。当我加入创建公司 Illustra(员工不到 80 人)时,公司的网络数据库专家数量比 Informix、Oracle 和 Sybase 的总和还要多,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了。

  7、时间就是金钱

  为什么 Facebook 不是简单地复制 Instagram(只运作了两年的时间),而是花 10 亿美元收购?

  Facebook 不仅仅是收购了 13 个人才,也不是考虑市场份额,因为 Instagram 的 3000 万用户中每个人都在用 Facebook(当时用户为 8.45 亿人)。当然也不是为了获得收入,Instagram 的收入几乎为零。

  因为 Facebook 意识到 Instagram 是未来分享图片的平台,这会威胁到他们的业务。他们知道如果要复制 Instagram 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对于 Facebook 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选择,购买意味着额外的支出。2014年,Facebook 第三季度的收入是 30 亿美元,考虑到 Instagram 对 Facebook 价值主张的重要性,只花一个月的收入购买 Instagram 现在看起来比较实惠了。

  关心用户,而不是竞争。

  你不能只依赖一粒种子就想得到一棵大树。你需要一盘种子,把不好的种子剔除,然后培养剩下的种子,希望其中至少有一粒种子可以发芽。这就是 VC 的操作模式,这也是大公司不会镇压创业公司的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哪一粒种子能够最终长成大树。

  创业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不是来自它想要取代的大公司,而是它所提供的产品是否能够被市场接纳。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