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4日    金错刀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互联网思维就是个坑

过去1年,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年度热词,甚至是我做“一个人的商学院”的核心方向。

过去1年,我跟100多位传统企业创始人进行过深入交流,我无意中做了一个小调查,这种调查经常是在饭桌上进行,我的问题很简单:什么是他们互联网转型的最大吐槽点?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他们的决心都很大,对所有的互联网思维的词汇都耳熟能详,比如免费、O2O、粉丝经济等,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子公司,也分了股权,但是,这些创始人发现:他们的公司并没有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甚至是原地踏步。我算是互联网思维的代言人,他们很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互联网思维挺坑的。

第1个传统企业老板跟我这么说时,我基本是严词辩驳,当第50个老板这么跟我讲时,我在想:哪个地方错了?!

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手机业。过去1年多时间,中国手机行业可以称之为崩盘之年,特别是很多中小手机厂商纷纷崩盘,一些大的手机公司则在积极转型。中国前十大手机厂商的80%都上过微创新的课程,他们也在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他们很多也开始打高性价比概念,不少也开始做粉丝,甚至也在吃软饭,但是真正重大突破的并不多。

我发现,问题出在行动上。他们嘴上在讲互联网思维,但脚上还是传统的行动。比如,手机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流量问题,传统做流量就是铺渠道,上促销员,转型互联网后,他们的路子还是找渠道流量,自身很难产生流量。

我发现:不行动,互联网思维就是坑。或者说,没有采取互联网行动,互联网思维就是坑。

该忘掉互联网思维了,最重要的是互联网行动。这个词汇在接下来才是互联网转型和创新的生死穿越——互联网行动力。

用互联网行动力来考察很多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你会发现漏洞百出:他们也在做电商,但很多是当做处理尾货和打折的地方;他们也做粉丝,但是都是花钱买粉,没有活跃度;他们也拼命做互联网营销,但是没有用户族群的参与感和温度感。

已经到2014年底了,我正在对已经迭代N次的《微创新:小米的秘密》做年度迭代,删除那些所谓的互联网思想和思维,只聚焦于互联网行动力。中国人讲:取势明道优术,其实最大的短板是“优术”。

这是我眼中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行动力上的三大短板,以及必备的三大突破点,甚至是三大方法论级的干法:

1、痛点战略:如何极致的找用户痛点,甚至让粉丝参与产品创新。

我们一个学员公司叫三个爸爸,创始人都是传统企业出身,算是今年传统行业杀入互联网的一个亮点公司,最大的转型突破就是互联网行动力。比如,他们用微创新方法论找用户痛点,调查了700多个父母,跟每个父母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最后我们挖掘到的痛点有65个之多,找到12个最重要的痛点,又将它们简化成4个一级痛点,开发产品,吸纳粉丝参与。他们甚至像小米一样,也吸纳了100个梦想赞助商作为铁杆粉丝,而且命名为“偏执狂爸妈”。他们发现了传统净化器一个很大的痛点:除PM2.5的效果是不可见的。

2、爆品战略:如何极致的做爆品,甚至只做一个。

我们另一个微创新学员是江苏一个土豪,早期做工程队发家,身家很高,最近几年一直在做互联网转型。最近他的对标案例是雕爷,雕爷是今年一个互联网转型的典型,最近的一个爆品是河狸家美甲。我们这个土豪学员告诉我,他想在三线城市模仿河狸家的路子,也不赚美甲师的钱,先做用户。我给了否定的建议,我说你不能只看了雕爷说了一个互联网思维:羊毛出在猪身上会干掉羊毛出在羊身上,就认为自己能学会,雕爷有一个强大的互联网行动力,你有吗?他问:什么是雕爷最强的互联网行动力?雕爷用互联网方式做餐厅、做烤串、做精油、做O2O美甲,为什么屡战屡胜,雕爷自称最愿意做这种脏活累活,雕爷的互联网行动力表现在对线下体验的把控力上,雕爷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一个强大的线下培训能力,从精油到美甲,他能把控这种产品体验。

3、参与感战略:如何极致的互联网爆点营销,甚至激发用户的参与感。

我们好几个学员经常吐槽,说小米早期不花钱做到10亿销售额,为什么我用互联网营销,也搞微博大号转发、微信朋友圈营销,但感觉一点都不便宜。用互联网行动力的指标拷问一下,会发现,他们还是用传统硬推的方式,而不会用用户参与感的方式。

忘记互联网思维,用上面互联网行动力三大维度拷问一下你的公司,你离互联网还有多远?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