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是一位家族企业的创始人,最近打算聘请一位职业经理人做总裁。很多朋友劝我谨慎,但我觉得这是必由之路,只是早晚的问题。再说,我也有心理准备,既不会一味放手不管,也不会干涉太多,在实践中学会把握好平衡。请问国外企业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答:你的观点我们都同意,“必由之路”和“平衡之道”确实是两个关键词。要说有什么经验,从创始人的角度,可能需要提醒你的职业经理人以下两点:
(1) 职业经理人都懂一个道理,就是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但他们往往忽视的是,真正困难的在于如何把握管理的艺术性,同时不失科学性。很多年轻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比较自负,喜欢套用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就是只相信管理的“可复制性”,即科学性,而没有认识到管理情境的复杂性。忘了哪位大师说过,管理的精髓就一句话:差别对待。这才是真理。
(2) 鉴于上述情况,可以提醒他在新官上任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少说多听,多走基层,等到充分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业务后再开展工作。这样做看似影响效率,但实际上对经理人发挥才干很有好处。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