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5日    尚旭东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比国际一流企业,国内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就会暴露出诸多弱点。仅就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而言,国内企业管理中80%是艺术,20%是科学,这一点恰恰和国际企业相反。在国际市场上,经营环境复杂,竞争激烈,企业稍有不甚就会元气大伤,甚至危及企业生存。企业管理科学性的提升,不仅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而且会增加企业成功的机会。
  为使管理更加科学,国内很多大企业相继提出“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是针对过去企业“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粗放管理追求由投资拉动的规模增长,追求管理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来精确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精细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强调数量化和精确化。虽然精细管理较粗放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采用了更多科学的方法,复杂的指标,精确的数字,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精细化管理”不同于“量化管理”,精细化不等于量化。
  精细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为目的。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保证企业战略能够在各个环节有效贯彻并发挥作用;通过细化企业管理单元,明确管理目标,改进管理方式,确保企业管理思想高效、准确、到位的落实。
  量化管理以衡量部门差异、员工差异、计划与执行差异为目的。通过制定若干指标,在考核中实现部门与员工之间的奖优罚劣,调动部门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二者目的不同,必然会造成量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倾向于考核,而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倾向于保持企业战略一致性、提升工作效率。
  两者管理的重点不同。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每个业务流程形成一个个紧密相联的管理闭环,这些闭环之间环环相扣,梳理与疏导闭环中的节点是精细化管理的重点。而在量化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指标考核的公正与科学,要求管理的重点要放在那些可以区分差异的工作环节上。
  以绩效管理为例:量化管理在于考核员工的胜任能力,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法、KPI考核法、360度考核法等考核措施,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此管理过程中,量化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指标的科学性和考核过程中的公平性上。而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则不再是单纯的绩效考核,而是将制订企业战略、分解KPI、绩效计划制订、绩效执行过程的监控与反馈、绩效评估等一系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战略目标落实的管理工具。在此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重点集中在如何进行绩效管理才能符合企业的人才战略、如何制定绩效计划才能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如何执行绩效管理才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等问题上来,精细化管理更加强调企业战略执行力。
  两者对问题的关注程度也不同。精细化管理与量化管理虽然在管理目的、管理重点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既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又可以采用量化管理方式,在企业选择哪种管理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提及两种管理方式在处理问题的程度上的差异。由于量化管理在制定量化指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可衡量性、有效性等诸多因素,因此关注同一问题,量化管理往往需要将某些不可量化的指标使用可量化的替代指标完成量化功能,方能执行量化功能。而精细化管理则在量化管理的基础上梳理与疏通流程,找到关键点,更好地解决问题。在精细化管理中,往往蕴涵着量化管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智慧》
美女住酒店一晚结账时账单800元,她抱怨太贵。经理说这是标准收费,酒店附设泳池、健身房和wifi。美女说自己完全没使用,经理说饭店有提供,是她自己不用。女客人打开皮包掏钱付账,但说要扣除经理和她共度春宵的700元,只拿出100元。经理急呼:“我哪有?”女客人:“我有提供,是你自己不用!”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尚旭东课程
尚旭东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