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姚继华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假如,有人问你:“企业的管理是不是越精细越好?”

  你是不是会毫不犹豫地回答:“YES”。

  那么,答案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在项目分析上,我们经常用到“投入产出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其是否具有经济效益。然而,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由于管理活动本身是难以进行量化,却因此忽视了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分析”。

  而事实上,任何一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都是有其“管理效益”与“管理成本”的。下面,我们举推行“KPI绩效管理”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管理效益,什么是管理成本。

  KPI绩效管理的管理效益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绩效管理活动,来达到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最终改善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管理成本是:为了推行KPI绩效管理所耗费所有显性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例如:引入绩效管理制度、设定绩效指标、绩效指标的统计、绩效评估、绩效辅导等活动所耗费用的人力、财力;隐性成本例如:由于制度或指标设定本身存在缺陷,影响了部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

  而判断一项管理活动是否值得的推行,同样需要进行“投入产出比”分析,即“管理效益”是否大于“管理成本”,而并非是管理的越精细越好。道理浅而易知,而我们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却经常陷入这样的管理陷阱。为了规范某一项审批流程,却导致了审批环节越来越多,审批效率下降;为了便于加强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去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统计一些零星费用,提供大量的证据去佐证费用发生的真实性;为了更好的督促、管理驻外销售人员的工作,而设定过多内容几乎重复而又无实际意义的报表……。我们在推行每一项管理活动时出发点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如果不能很好把握这个“度”的话,就可能是适得相反,结果是一线的执行人员是叫苦不迭,而相关的职能管理人员也因难以推行而心怀不满。

  当然,由于管理效益与管理成本本身是难以量化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在推行每一项管理活动时都能做到尽善尽美。要把握好这个“度”,就需要我们在推行过程中,去调查了解真实的“管理效益”与“管理成本”,然后再不断地修正、完善。我们需要反复审视,管理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设定的效益目标;同时,我们也需要认真去倾听,管理活动的推行给整个经营体系造成哪些显性与隐性成本。例如,某一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防止纸张、油墨的浪费,规定所有需要打印、复印材料的,都必须到行政部指定人员处去登记,并在行政部的监督下进行。对于这样一个规定,我们暂且不论其是否合理。但是我们需要审视的是,这个措施真正执行下来,能给企业成本节约多少成本,又会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多大的不便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经验与学历》
一伙劫匪在抢银行时说了句至理名言:“通通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劫匪回去后,其中一新来的硕士劫匪说,老大,我们赶快数一下抢了多少,那老劫匪(小学文化)说:“你傻啊?这么多,你要数到什么时候?今天晚上看新闻不就知道吗?”

微评:这年头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