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舒化鲁 网易博客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企业组织与生命有机组织,在形成的过程和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对立的。生命有机组织的细胞是组织细胞从内部分裂变化而成的。分裂产生的细胞在功能作用上与原有细胞仅仅具有很少的不同,可能生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在性质上却具有完全相同——基因密码具有完全的同一性。无论怎么分裂,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另一方面细胞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独立性,它们对生命有机体整体存在着绝对的依附关系,它脱离了生命有机体,没有外力作用为之创造适宜的条件,就只能死亡。它的生命活动主要只能在生命有机体内进行,其生命活动本身也是为生命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服务的。否则,生命有机体也就可能会发生病变,甚至死亡。因此,生命有机体的组织细胞,会自动地承担需要它承担的功能作用,并实现其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融合。

而企业组织则是由一个一个的独立的自然人组成的,是由企业发展的愿景目标的感召作用,把所需要的人聚合起来形成的。这种聚合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能消除所聚合起来的自然人个体的独立性。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浮游于特定企业组织与社会其它群体组织之间。他们聚聚散散,不断地寻寻觅觅,靠拢和进入对他有吸引力的社会组织,逃离不认同他,也不被他所认同的社会组织,甚至进入与他所进入过的特定企业组织存在直接敌对关系的其它社会经济组织。

所以,进入企业组织,充当一定岗位角色的个人,是否能成为企业的组织细胞,是非常不确定的。不仅如此,他甚至有可能成为企业组织的一个毒刺,危害企业存在和发展。把一个具有完全独立性的自然人,作为特定的岗位角色,纳入到一个远不是统一的生命有机体的企业组织之中,必须通过外部管理来实现岗位角色与岗位角色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融合,即让这种远不是细胞的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协调、融合为同一生命有机体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如果这种协调和融合,最终未能实现,这个企业组织作为一种虚拟的生命有机体,也就不可能真正具有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性质特征,企业组织也就不可能具有充分大的活力和生命力。

这种外部管理,也就是岗位角色管理。

让具有完全独立性的自然人个体,放弃一定的独立性,作为企业组织的构成细胞存在,在企业组织所赋予的角色上,完滿地履行职责――全面做好由履职标准界定的各项工作,却是有条件的。这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1.        能力素质条件。他们拥有完滿地履行职责,出色地做好工作的能力——这是岗位角色个人成为组织细胞的前提条件。无论怎么努力,谁都只能做成他所能做成的事。企业不是福利院,也只能吸纳能为其价值目标的实现有用的人。这一限制是无法突破的。

2.        意志意愿条件。他们拥有完滿地履行职责,出色地做好工作的意志意愿——这就是岗位角色个人具有成为组织细胞的意志要求,不仅希望成为企业组织的相应岗位角色,而且愿意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付出努力把所承担的工作做好。

3.        热情耐心条件。他们拥有完滿地履行职责,出色地做好工作的热情耐心——这就是让角色个人必须具有发挥组织细胞作用的稳定意志意愿。充当特定岗位角色,也就要求作为企业组织的特定组织细胞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突发奇想的一时冲动,是不能保证完滿地履行好职责的。必须有特定的情感不断强化他的意志意愿,使之能经受得住挫折和艰难险阻的考验而不退缩。

4.        激情牺牲精神。他们拥有完滿地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激情和冲动——这就是使角色个人作为组织细胞发挥作用,必须具有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就像人体的白细胞,要时刻准备与入侵的微生物体同归于尽一样。否则,过于患得患失,是不可能完滿地履行好职责的。

这四个方面的条件,同时也是特定岗位角色成为企业杰出员工的条件。一定的个人进入企业组织,担当一定的职责,只要满足了这四个方面的条件要求,他也就一定会成为这个企业的一名杰出员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