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王自毅 经理人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对于珠三角地区大多数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走降低成本以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是最合适宜的迎接危机的战略方针。

诚然,技术创新也是同等的重要,还是未来利润的最大增长点。但它的投资成本和效益周期都是不适合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中小工厂企业。本着实践务实的态度,结合笔者自身在来料加工企业五金压铸领域多年的一线管理经验,本人认为在这个时候成本的降低再降低是企业创造最大利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影响成本的几个方面,质量成本是不容轻视的,它包括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的质量成本,显性成本诸如产线生产出来的不良成品和半成品加工部件,不良的供应商来料次品及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等。隐性成本则主要指工艺设计不合理、因客户退货而给公司带来的金济损失和声誉损失等,它往往是会影响到公司明天的发展,也总是会被一些管理者所忽略。这些质量成本了约占据了45%左右,而且这部分的成本不像是原材料和人力等硬性成本难以左右,它是可以受控制的,可以降低的。

上述中的统计管理手法即是从不良品入手进行分析和改善以提升产品合格率降低质量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不合格品的来源,它的产生通常是来自人、机、料、法这4个大的方面。对于不合格品的预防通常分为前段控制和后段控制,前段都是对在成品和组件完成前的品质管控。它们的核心是将不良品扼杀于萌芽状态。这样就不会有不良品的产生了。这也正是我们所期盼的理想中的。但事实却总是不尽人意的。不管是笔者所从事过的小型加工厂、中型三来一补小型企业有许多不良品。一般性的划分有来料不良品、有制程上下来的不良品、还有客户返回的RMA。就笔者从事过的世界500强企业里,也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品,而且有些还不见的比中小企业少,按理说他们不管是在管理水平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很好的。由此来看,只要有生产作业,就会有产生不良品的机会。为此我们不作无为的研究,就只以既成事实的制程不良品和客返RMA来探讨如何。

人类之所以能够改造地球,发明创造,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其它生物所不能比的智慧和思维。早在多年以前日本管理方法盛行的时候,一个不太被一般工厂企业所重视的SPC统计手法管理却一度被人们所遗忘。当然,SPC数据统计手法也有它自身的原因。如它的专业性、科学分析性、复杂性、计算性。都增加了他的不易学习和应用,对使用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这些缺点是远远小它的优点的。

据统计学管理应用领域专业论坛的多年调查发现,在抽查的10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在实施统计手法管理后不良品减少了5-8%,这些企业不乏有如有名的格力电器、比亚迪公司、台达电子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成绩显著。我们有前人发明的这么好的管理方法,为何到现在金融危机时期还是得不到企业主的重视呢。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生产商应该高度重视和正确应用统计手法的时候了!这正是我多年的呐喊之声。下面就以本人所从事的压铸行业为例,浅谈统计手法在工厂里的实际应用。

在很多常见到的不合格品、客诉等异常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工作者,看到那么多的不良品报废掉就等于把赚到手的钱用火烧掉一样让   我心痛,感触很深。近十年来,作为企业高管也好,质量部门的负责人要也好,在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极少有人运用大量的统计手法来为每一个产品作出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包括产品的压铸工艺参数统计、设备性能统计分析、生产能力统计分析、一次合格率统计、不良项目分类统计、改善课题等等)。有些人则为了应付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客户的需求也做出了个别数据的统计。至于与压铸实际所对应的相关信息数据的设计是否正确,实施过程是否严谨,调查或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否正确,推测出来的结论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所收集的数据对压铸产品的合格率的提升、客诉的改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却很少有人去做深入的追究。以至于很多人在追求产量上累得精疲力竭,而实际的有效改善调研的结果却显示:我们的企业在正确的、有效的利用统计方法确太少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我们的公司很多还是小型的、发展中的、还有些是刚刚起步的公司对统计方法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所以在对不合格品的时候缺勤统计数据的指导和支撑;

第二,我们的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统计方法的撑握的熟练度不够,外部的学习 机构要不只懂统计方,要不就只懂压铸的工艺问题,忽略了统计与压铸生产的有机结合,致使很多人学了多遍统计方法,仍不得在压铸业的过用要领,几乎一用就错;

很压铸厂都认为统计手法只是处理华而不实数据的一个计算工具,是品质部门的一件漂亮的装饰品。事实上,这些认识来源于现实工作中给人们的误导:有些统计手法水平不高甚至根本不懂统计手法的管理人员照样能在企业管理中提出这样那样的改善意见,弄出一些没有依据的一次又一次试试看的改善方案;有些管理人员惯于弄虚作假,作些假的统计数据糊弄着上级领导和客户的审核。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说统计方法的重要性。英国于1942年将正交试验设计用于农业试验,后来日本的田口玄一先生和中国的张里千教授进一步推广了正交设计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将统计手法正确运用于科研设计、技术改良,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可以将事物或现象的复杂内在规律如实呈现,再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手法的技术手段,将企业已存在于原因分析和生产不良数据之中的统计规律性描述并刻画出来,以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统计手法思维模式概括起来为“八性”和“八思维”。具体地说,即统计手法具有延展性与概括性、随机性与均衡性、系统性与代表性以及自悖性与相合性;统计手法致力于指导人们从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以及从横向思维到纵向思维。“八性”和“八思维”不仅在公司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各个社会领域中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正确运用统计手法,可以帮助公司提升产品合格,为公司降低成本,并可使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公司的经济健康稳步上升,也有助于大幅提升企业界的整体素质。

要做到正确运用统计手法,笔者认为关键应落实好三点:

第一:应在实际行动中高度重视对待不良的改善运用科学的和严谨的方法进行分析。公司也应该建立建全与之对应的绩效管理制度;

第二:在人员学习 方面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必要时可以申请外部专业的学习 机构、顾问机构进行专业的指导学习 ;

第三:不论大小都应该严格的按照公司需求进行真实有效的统计分析,对分析的结果最好成立改善的专案小组,对不良的原因一项一项的具体实施。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