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大领导们每日 都会面临各种挑战,无论是交流战略、帮助人们经历改变,还是面对妥协时候尽量保持最佳状态,但是这些都不是领导者感到最痛苦的,这些领导者希望可以和他们的团队平等地一起工作,而且只是扮演“资源”的角色,而非团队领导者。这确实是一门领导力课程,而且是不能在忙碌中学到的,他需要实践,并真正对自我进行掌控。

很多领导处于两种模式中,要么就负责,要么就啥都不管。一旦这些领导者加入到团队中,团队就会立刻尊重他们,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领导。

不过Les McKeown指出真正伟大的领导有第三种模式,就是他有能力和团队在一起,并不负责,和参与团队的其他人一样,同样使用和主题相关的知识。因此,Les McKeown也指出了帮助其他领导者发展这种技能的几种方法。

1、从小事开始。

找一个可以控制的主题。不要一开始就如漫步在大农场一样,这样只会让你焦虑,而且当事情失衡以后,你会很容易又将缰绳握在自己手中。

2、以一些你兴趣不大的事情来开始。

找到一个你不那么感兴趣的主题,比如,或者是新员工上岗,而不是重新设计整个公司的品牌。那么,你会冷静地参与到这个讨论中去,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3、指定一个领导者(并且告诉他们)。

让别人负责引导你选择的一个主题的会议。事先告诉其他与会参与者,但是不要游说其他人,或者告诉他们如何引导会议。目的是你移交这种便利性给其他人,而非让他们成为你的提线木偶。

4、只是呆在那里。

一定要耐着性子到整个会议结束。一定要抵制想缺席的诱惑,尤其当整个会议变得无聊,和琐碎时。这样就不会成为一种资源,而是挑肥拣瘦。别的每个人都必须弄完所有细节,你也应该。

5、参与。

坐在那里像石头一样沉默并不比主导这个会议强到哪里去。参与,这意味着你要贡献你有的,分享那些对这个组其他人有帮助的,如果你没有,那就保持安静。其他人这么,你也可以如此练习。

6、对沉默感到舒服。

会有沉默的时间,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希望你能跳出来,接管整个会议。起初,当一个问题被问,或者必须要做决定时,每个人会转向你。别说任何话,甚至你正做什么的解释都不需要。

保持安静,并且对这样的沉默表示适应。让你指派的会议负责人来和其他成员来梳理分享。如果此时你来做的话,你又重回到负责的位置上了。

7、采取一、两个行动。

当谈到清场实施点,并且分派责任时,你自己要负责几个。不要挑肥拣瘦那些领导的活,也做一些卑微的,低级的行动部分。别的每个人做,你也不应例外。

8、抵制那种事后清场的诱惑。

当会议结束时候,事情是什么样就什么样。要抵制这样的诱惑,就是发邮件,打电话,或者拜访其他人,矫正这个结果到你更倾向的结果。一旦你做这个一次,就没有人会再次信任你作为资源的角色了。他们会认为你只是在装腔作势。

9、不断重复。

过一段时间再次尝试一下,这次用一些更大,更有战略性的事情。记录下什么有效,什么没用。找到你自己的模式,你自己同在的方式,而非只是缺席或者掌控。

长期的领导地位,会让领导者的自我形象很好。他们会极不放心其他人的工作方法,或者愿意其他人来实现他们希望的结果。但是这种方式永远无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