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去年,我为一个在国内很有影响的企业集团作流程规范化管理咨询服务时,先选择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二级公司进行试点。这家企业集团全面导入目标管理技术已有四年时间了,并且还申报并得到过管理创新奖项。
 
    我到这家公司后,开始作调研。我开出了一个岗位名单,请他们协作把这些岗位员工的目标管理卡拿来我看看。企管部的一位负责人说:
 
    “目标管理卡,什么目标管理卡?我们从没有有过什么目标管理卡。”
 
    “你们集团公司不是全面实施了目标管理吗?并且是到岗位员工个人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卡也就是每一个岗位员工,自己手里拿着的目标管理责任书,或者是自己细分过的目标管理指标明细表。”
 
    “没有,没有。我们有一个总表,在我们部档案柜保存着。另外每一单位部门都有一个单位目标指标单。在每个单位,也都有到岗位员工个人的目标指标,可能有的岗位员工个人还进行了细分,我估计很少。”
 
    “岗位员工怎么记得住自己的目标指标呢?”
 
    “原来我们以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形式,让每一个岗位员工都签了字后,下达到岗位员工个人。后来发现都是形式,也就不再印发和签字了。单位主管有这个目标指标就行了,反正要到年底考核才用得着。”
 
    我心里想,这种形式的目标管理肯定不会带来好的效果。我疑惑地问:
 
    “你们集团公司实施目标管理,效果怎么样?”
 
    “要说完全没有效果,可能也不是。要说有很大的效果,那也完全是假话。它至少让我们每一个岗位员工知道还有一个目标指标要兑现,它就构成了一种约束。”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们集团实施的目标管理,也就是目标考核管理。”
 
    “对呀!这二者还有区别么?”他满脸狐疑地看着我。
 
    “二者当然有区别呀!”
 
    “那请大师给我指点一下迷雾。”
 
    “我可不是大师。我也不乐意别人称我为什么大量师。现在的大师已成了一个廉价的奉承词。我不需要。”我感觉到他似乎在嘲笑我,心里可能在说我太学究气。
 
    “我没有嘲笑您的意思,我们公司管理人员,就认定你是管理学大师。我可有佐证,您近十年出版的所有著作,五部,总共有三百多万字吧,还有在线视频和课程包,我们公司全都收集了。”他还专门打开书柜,指给我看。他是想极力证明他称我为大师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考核仅仅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当然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尽管它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可它并不能代表管理的全部内容。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目标在管理过程中除了要起考核依据的作用外,它还要起意志统一作用、热情激励作用、行为协调作用、自我约束作用、外部监督作用。”
 
    我给他简扼地讲了一下这六个方面作用的内涵。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