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甚至即将出现的Web3.0)将为创新者提供更高质量的知识和内容,更为新兴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技术创新的各个相关环节可以在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及时、并行地交流工作信息,如微软公司由此可以实行各创新环节并行的瀑布式创新模式。而且这种相关的工作环节可以不局限于组织内部,它可以跨越组织界限,在更大的范围整合创新资源,利用创新资源,虚拟研究机构的工作原理正是如此。同时,创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并非遵循传统的线性模式,而是在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共同作用下都可成为断点、发生跃迁或直接与外部联结。竞争机制被广泛引入组织内部,企业“内部市场”屡见不鲜,形成了企业与市场的双向变动趋势,企业网络和市场网络的界限日渐模糊。

    其次,企业将进一步“扁平化”,甚至做到“零管理层”。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源于经典管理理论中的“管理幅度”理论。管理幅度理论认为,一个管理者由于精力、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随着下属人数的增加,可能存在的相互人际关系数将呈指数增加,信息量和管理难度也是如此,当下属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围。而且越往高层,一个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属越少。通常,基层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不超过15至20人,中层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不超过10人,高层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不超过7人。当一个组织的人数确定后,由于有效管理幅度的限制,就必须增加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是效率较高的一种组织形式。但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快速应变,具备极强的适应性。而管理层次众多的层级结构所缺少的恰恰是一种对变化的快速感应能力和适应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不再有效。指数化增长的信息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前迎刃而解。现代网络技术和功能强大的管理软件能够对反馈的大量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并能通过因特网将企业的信息“集群式”,即在同一时点向所有对象传送信息,使得技术创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更为显着。

    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结构的社区化(Community)也成为“后摩登时代”的趋势,其中,创新的分布式和开放性将更为增强。新近出现的长尾理论对创新的启示是:创新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而是多数社会民众集体创作的结果。维基在线百科全书既有管理学、联邦政府这样的“常规”条目,然而更吸引人的是它特有的“长尾条目”,比如恺撒密码、“二战”士兵吃的午餐肉等。在后一部分中,维基百科彻底超越了大英百科全书。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人力计划 上,不是集中于少数技术权威的努力,而是发挥全体利益相关者(重点是用户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基于社区组织的创新模式下,自我创新(创新DIY)将成为时尚,用户参与产品开发,主要是在新思想的产生,产品的概念和原型上。这时,公司必须根据产品技术和市场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用户,建立与用户有效和恰当的联系,使用户为公司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的资源。作为共同的创造者/生产者,用户参与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的开发,包括确认产品结构的选择,产品特性和产品结果的设计,产品界面的说明,制造工艺的建立。与消费品相比,用户参与工业产品联合创新的程度更加明显。最新流行的用户创造的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更是具有一种社区特有的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这种网络效应体现在当加入社区的用户越多,贡献的内容越多,每个用户得到效益也越高;MySpace和You Tube就是充分发挥了社区网站的这种特定效应,取得了瞩目的成功。

    因此,“后摩登时代”是一个信息和知识更加民主化、更加便利化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企业的创新机会大大增加,企业需要进一步变革 成为无边界的、扁平的、社区化的组织结构,以便有效获得企业内外要素,更是为了有效地选择日益丰富的创新资源,而进一步制胜于“后摩登时代”。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复印纸的困惑》
老板叫一员工去买复印纸。员工就去了,买了三张复印纸回来。老板大叫,三张复印纸,怎么够,我至少要三摞。员工第二天就去买了三摞复印纸回来。老板一看,又叫,你怎么买了B5的,我要的是A4的。员工过了几天,买了三摞A4的复印纸回来,老板骂道:怎么买了一个星期,才买好?员工回:你又没有说什么时候要。一个买复印纸的小事,员工跑了三趟,老板气了三次。老板会摇头叹道,员工执行力太差了!员工心里会说,老板能力欠缺,连个任务都交待不清楚,只会支使下属白忙活!
点评:
行事前一定要做讲清结果,讲清后果,沟通到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