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创业邦》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收购公司

    通过三个问题,了解潜在收购方。

    在向投资者兜售自己的公司时,下面的画面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在幻灯片中列出很多家喻户晓的企业作为潜在收购者。“我们将在第3年的时候脱颖而出,微软将出手收购我们,因为我们也是一家软件公司。”相信创始人的这种腔调你并不会感到陌生。

    然而,随意确定公司的潜在收购者,并不比完全缺乏退出战略好多少。充分准备的创业者,应该对一切问题都了然于心,对于潜在收购方的了解应当不亚于对自己公司的了解。

    了解目标企业的并购模式往往需要经过一番调查研究。通过公开报告以及媒体的相关报道(源自投资者的股份组成表),可以获得一些大企业集团的并购数据。在确认一个收购者时,企业创始人应该准备好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这家企业是否确实通过并购获得发展?

    其并购的频次如何?真正通过收购发展的公司经常采用并购策略,甚至拥有非常忠实的并购伙伴,以及一以贯之的并购策略。一般而言,大型多元化企业并购的可行性更高,因为他们有充足的现金流,而且由于规模及业务范围的限制,其内部创新非常难。

    2.一个典型的收购案例是怎样的?

    一旦确定一家公司倾向于通过收购创业公司,那么下一步就是弄清楚他们收购什么样的公司。他们的收购史,是否反映了这家公司对收购目标的规模和阶段的要求?如果一家企业的并购目标是规模为5000万至1亿美元的公司,是否与你公司的目标及发展时间表吻合?除却市值这个因素,其他维度——诸如利润模式,员工总数——哪个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将这些主要因素转化为合理的机会窗口,是关键的第二步。

    3.对方收购的原因是什么,你的公司是否符合其需求?

    收购方是采取水平化的收购策略,以此夯实自身多元化能力?还是沿用垂直化战略,从而加强自身渗透力?其收购原则是否与之前的趋势相符合?举例而言,在谷歌公司收购的100多家公司中,很少与搜索有关。这意味着谷歌典型收购的目的是丰富它的业务,那么一家新的搜索引擎公司就可能不会成为它的收购目标。相反的是,美国Sprint电信公司买下Nextel电信公司,则是出于扩张用户群的目的,这意味着这家公司很可能收购另一家电信公司,加强其在现有手机业务领域的市场渗透力。

    投资者通过退出赚钱。了解潜在收购者的能力、收购频次以及收购特性,这不止传达出退出是你的目标,还能够帮助塑造你的公司,使它有一天达到那个目标。投资人考虑的东西,也是你应该思索的。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