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管理之学:管理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比不上钻石的坚硬,她却能驾驭与控制世界所有的东西,如国家与企业,男与女,还有大自然的一切。因为管理使一切和谐,并且遵循她定下的规律与规则运行。柔能克刚,弱能胜强。就算最难以管理的员工都会对她俯首贴耳,乖乖顺从。有形的东西,能够进入有缝隙的地方;而无形的东西,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地方。管理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活动,是一种自然规律,看似有形,却又无形,看似无形,却又有形。管理是稳如泰山,又变化莫测。她施行的不言教化,无为而治,让所有一切混乱中有秩序,个个遵照执行,却很少有人知道,管理所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

  名声、名气、名誉和身体的健康相比较,你更应该珍惜哪一个?生命与财产、财富你认为哪一个最重要?得到的东西与失去的东西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糟糕?作为管理者与领导者来说,相信身体健康与生命比名利更重要,更值得人去珍惜。名去了,你虽然说是很平凡,但是能苟活于世,能享受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幸福。利去了,你虽说现在很贫穷,但是你将来能通过劳动与智慧重新获取利。名这东西,人死后,都不知道了,都听不到与看不到了,要名有什么用?利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利有什么用?人在这世上,唯一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是健康与生命。能够身体健康,没有病痛;能够活得更长寿一些,得到了生命与健康,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得到的东西,不要太高兴;失去了东西,不要太悲伤。名利皆是身外之外,为什么你还看不透,看不开呢?过分吝啬与惜爱,一定会在不为人知的方面造成极大的浪费;过多的收藏,一定会出现意外而造成巨大的损失。物极必反,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的。知足就会懂得珍惜与享受幸福,不知足就会贪婪与邪恶,内心充满痛苦,甚至于搞邪门歪道,害人又害己。懂得停止,就不会遭遇危险;懂得放弃,就会有收获;懂得人生的真谛,就不会在人世间白活一趟。长久的东西,都是因为知足常乐与知止不殆造成的。不长久的东西,是因为贪婪与不知道停止的欲望造成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与事物。有缺陷,才符合人性与生活。完美的成就是建立在有缺陷的基础上的。离开了缺陷,就谈不上完美。绝对完美与太完美,本身就是最大的缺陷。有缺陷的东西能持久,而不会衰败。水盈满了,会溢出,甚至于形成洪水,毁灭一切。最盈满的人,会变得很骄傲,很自大,于是就会犯错误,最后功败垂成。所以,盈满一定要留有虚空,这样使用它却不会穷尽。似乎有弯曲的事物,却是最刚直的,因为不怕折断。好像很笨拙的事物,却是最灵巧的,因为不会被限制。似乎口拙的人,却是最善辩的,因为懂得保留。事物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会隐藏自己的优势与优点,不会轻易显山露水。所以弯曲隐藏着刚直,笨拙隐藏着灵巧,口拙隐藏着善辩,一切都深藏不露。清静能克服严寒,寒冷能克服酷热,事物都是相生相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克制。如果在企业中,你觉得想要有所作为,建议你无为而治,保持清静,不折腾,不劳民伤财。清静其实是无为而治管理的一个法则。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