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哈佛商业评论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和一些实施过知识管理的企业客户聊天,不管实施到何种程度,大家都会有一个困惑:知识管理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怎么把握这些重要的关键点?

对这个问题,可能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建议可以重点关注知识管理工作中的“两化”,即“隐性知识显性化”和“隐性知识隐性化”。对应于“两化”,可能会有多种的方法,其中特别建议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隐性知识显性化:内部最佳实践的总结提炼

所谓“隐性知识显性化”,指的是把隐藏在个人头脑中的经验、技能等没有成文的内容以个人总结、方案总结、学术成果等形式固化下来,便于后续的知识传播与复用。具体来讲,就是每个企业把内部的最佳实践提炼总结出来,以此形成内部的标准、范例,实现组织内的知识分享。

在企业内部进行最佳实践总结提炼时,需要特别注意最佳实践的颗粒度,并不一定要提炼面向全业务、全过程的最佳实践。可以在总结过程中,把最佳实践的提炼与总结落实到班组、工位等更贴近业务操作的组织单元,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发掘实践经验。而且,总结的内容一定要及时成文,变成可内部交流的文档。这项工作只要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最佳实践将会总结得越来越丰富,组织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隐性知识隐性化:内部经验交流/学习

所谓“隐性知识隐性化”指的是对于难以成文的知识点,通过人人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技能传递给他人,做到团队内的有效分享。如果说业务的规范性很好地保障了内部工作的流程有效性及稳定性,但工作质量的高与低还要取决于个人技能水平的高低。

为了更好地提升个人技能,可以结合人力资源培养的角度,做好隐性知识隐性化的工作。具体可以考虑通过内部经验交流/学习 的形式进行。企业内定期的组织内部经验交流会,将相同工序、班组的同事集中起来,分享近期在工作中的心得、经验、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正面或侧面给大家以启发。

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入激励措施。建议初期以正激励为主,以引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长远考虑可以正负激励结合,变成内部的一项工作制度。通过这样的形式,综合提升内部员工的平均技能水平,以保证工作质量的提升。

更进一步分析,很多企业正在使用的方法、制度等,虽然没有冠以知识管理的名义,但都有知识管理的理念存在。企业可以综合已有的好的做法,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及要点导入,避免大家误以为“又要导入一种管理方法/制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作者:袁磊 AMT咨询高级经理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网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逆向思维》
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境界思维:抓住人性的弱点,无事不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