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胡泳 商务周刊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经常听到人们谈论收入鸿沟和技术鸿沟,但他们最终会发现,注意力鸿沟(attention gap)才是最致命的问题。未来人类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粮食,不是水,不是石油,而是人们的注意力。 

  我们已窥见了注意力匮乏的端倪。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不断诱导消费者升级换代;报刊、电视、电影、文学争相用耸人听闻的故事争夺早已麻木的受众;音乐走向了影像,NBA变成了游戏。为什么在世界杯比赛期间冒出了那么多的“足球宝贝”?不过是传播者拼命要留住注意力而已。即便如此,布鲁斯?斯普林斯汀仍然在歌中唱道:“空有57个频道,却毫无内容。” 

  在美国大选期间收看Fox 新闻台,你会发现美国的政治报道已经走到了绝路上。如果一个人谈论的话题刚好不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美国人不会有10分钟以上的耐心听这个人解释任何东西。冗长的政策演说早就没有人听了,这也是崇尚短、浅、快的Fox 电视台这两年节节取胜的原因。 

  仿佛这样还不够,网络技术又造就了一种新的媒体——可以在瞬间内从一个文件或话题跳跃到另外的文件或话题上,所做的不过是用鼠标轻轻点击。互联网所谓的“超文本”特性促使人们在对一件事情还只有半心半意的理解时就迫不及待地转向另一个网址,仿佛青蛙从一片睡莲叶跳到又一片睡莲叶上。 

  人们同时接受多种信息流的能力的增强,使得受众的注意度越来越差。他们喜欢沉溺于短暂的满足中,其注意力“与蚊子没什么两样”。毫无疑问,大部分人都患上了“注意力缺乏综合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研究注意力的特性。 


  注意力与获知和认知都不同,它能够创造行动的基础。我们可以觉察到许多东西,但不一定对所有东西都加以注意。注意力也不仅仅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我们可能在某件事上花费大量时间,但却没有花费多少注意力,反过来的情形也成立 

  注意力意味着头脑的投入,为此,必须了解每个人的注意力是如何分配的,即他们的注意力份额是怎样的。不少人声称自己能够“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但总的来讲,注意力是一种“零和”现象。 

  注意力有自身的经济规律:作为一种资源,它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如果你想得到某人的注意力,就必须用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去交换。注意力又是遵循收益递增定律的:你越有名,就越会获得更多的声誉。 

  从管理角度讲,企业中的注意力存在严重缺憾。比如说,对客户的注意力如何加以衡量?企业可能十分注意客户,但客户对企业也会同样注意吗? 

  还有,经理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今天的经理人世界充斥着备忘录、报告、电子邮件、电话和永无休止的会议。有统计说,每个管理人员平均每日 收到和发出的讯息达190条之多。而管理者们如果要跟上产业发展,还得阅读大量的行业简报、报纸和杂志。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成了一种奢侈: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这样做。在过去40年中,技术人员竭尽全力寻找各种办法把信息送到经理们的桌面上,因为公认的信条是,经理只能掌控那些他们知之甚深的工作。财务、生产、销售、库存,还有员工表现,所有这些现在每日 都受到经理人员的严密监控。基于此,今后经理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有效利用。 

  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员工注意力的管理。这方面有一些非常好的做法。 

  第一是有意创造“注意力松弛”。例如,CA公司为了保证员工至少在一天中某一时段不致分心,明文禁止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收发电子邮件。第二是“清洁信息环境”。HP公司禁止员工使用邮件列表广为散发信息,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他们仔细考虑过需要合作做事的员工怎样才能达到“轻松自如的交流”,为实现这样的目的,他们把这些员工安置在一起,使其不必总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讨论事情。 

  知识管理权威托马斯?达文波特使用“信息角色”这一术语来区分注意力的水平层次。这些层次由上而下依次是:模拟或实现、演示或教导、争论或辩护、应用或讨论、阅读或观看,层次越靠下主动参与的成分越低。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信息角色来提高注意力水平。例如,不是给出某种东西让人们照本宣科,而是让其展开讨论。赋予人们体验,将会更容易在他们的心中打上烙印。这也就是为什么商学院在学习 经理人时,除了在课堂上利用教材施以教诲,还要把这些人拉到野外集体训练的缘故。 


  来源:《商务周刊》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