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支点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对CIO而言,在经济繁荣时期,CFO是其竞争对手;在不景气时,CFO是其绊脚石。两者的矛盾好像永远无法调和。

  DestinyHealth是一家专门从事人寿保险的公司,员工约有100多人。Davidgoltz任该公司CFO,此前曾临时兼任CIO一职。David有近12年在制造业的工作经历。从1980年起,他主要从事公司财务方面的工作。几年以前,首次身兼CFO/CIO的职务。担任了CIO后,他成为公司内部“最爱抱怨的人”。今年夏天,David终于如释重负,结束了双重身份的生涯,因为DestinyHealth公司雇用了其第一个专职CIO.

  Davidgoltz:CFO在看着面前的一份建议书时,通常会问:在投资上的利润回报如何?怎样才能得到?而CIO们一般会这样说:如果肯在某个技术上再多花一点钱,就可以因此获得更好的功能、产品,或者服务,却从未有人说,这项技术的采用可以节省多少时间或者金钱。对CFO而言,CIO的这种行为就好像只是为技术而技术,看不到对公司的好处。但是另一方面,技术又的确是商业生命力的一部分,你必须利用它来保证服务的水平,维持客户和投资人的满意度。因此,一些技术上的投资也是作为企业的日常管理费用来支付的。

  CIO与CFO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是什么,尤其是在某项预算和项目的核准问题上?

  Davidgoltz:最直接的方式是对CFO说,“嘿,我们需要在某个项目上花些钱,”然后告诉他这个项目将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商业目标。有些IT项目能立刻产生效果,然而有些事情则比较困难,那就要培养CFO对一些技术的认识。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今天你买了一些PC,它通常预装的是WindowsXP系统,而不是WindowsNT.所以CIO肯定要考虑将所有PC机的操作系统都转移到WindowsXP,以保持一个稳定的系统平台。问题是什么时候来做,它的花费是多少——不仅仅是软件方面的花费,同时也包括支持和一些其他开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与CFO多讨论有关信息方面的花费——告诉他,如果现在要升级,所需要的花费是多少;同时,还要告诉他,支持一个单一平台,而不是多个版本的系统,又可以节省下多少开销。

  Laino:最好大家坐在一起谈谈价值,而不是数字。去年我们做一个企业门户的项目,它允许职员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去定制网站页面。你不得不做出个原形来,然后和那些高层管理人员坐下来,告诉他们这是对日常工作有益的事。这种开放式的交谈更容易与他们接近。如果他们能够接受这件事情了,那么再进入数字阶段,告诉他们每日 大概可以节约多少时间,折算成成本大约是多少。如此这般,我们今年才有资金去实施这个项目。

  现在看来这两个职位间仍然有些争论。CIO如何让CFO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Davidgoltz:千万不要狂妄地对CFO说,这件事没有其他选择。为了得到CFO的支持,你必须用推荐的态度,而且要给他几个选择。其中你大力推荐的部分是最重要的。最坏的事情就是你向CFO陈述了若干方案,他却不知道哪个是你最推崇的。毫无疑问,这时他肯定会选择最便宜的一条路径。

  Laino:你必须得做许多技术相关的决定。因为有许多事情人们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它的直接价值。比如,为了将Windows2000升级,为所有的服务保持一个稳定的平台。但是很自然的反应是:我们的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两年了,为什么还要花重金去升级?然而,在每年的基础设施上我有个资金权限,我将它用于基础项目、网络、数据库上,甚至不必再做一个ROI(投资回报率)报告。因为与高层管理者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我可以提出“预计在明年的基础项目升级方面,将花费总额70万美元”。如果所有的花销在你的决定权内,你可以勇往直前,大刀阔斧开始行动。

  Davidgoltz:有些CIO的失败之处在于:他们未能在公司中确立技术的正确位置。而成功的CIO们则非常稔熟这一切。他们很清楚认识到自己并不需要Oracle公司的最新版软件。正如我们公司仅仅是一家普通的健康保险公司,并不需要过多尖端超前技术来运转日常工作。聪明的CIO知道,只有适合公司发展的技术才是最有用的。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