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财富中文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是什么使领导变得高效?一个领导者如何适应变化的环境?如果你的手下人无意合作,你应该怎样做?奎励杰和迈赫达德 巴加伊最近出版了《上下一心:个体行动,集体领导》(As One: Individual Action, Collective Leadership)一书。这本书认为,领导者们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式,以达到激发集体行为的目的。

  人们传统上认为,当领导就会走上两种极端,要么成为一个独裁者,要么成为手下人的代表,而没有中间地带。《上下一心》一书回避了这种观念,而是给出了八种领导模型,利用诸如指挥家与乐队、地主与佃户、建筑师与建筑工人等职业关系,来阐释不同的管理模式。《财富》杂志最近采该了奎励杰,探讨了他的领导力理念,以及他对美国的竞争力的展望。

  《财富》:你为什么现在出版这本书?是因为美国当前工作环境中的某些问题令你觉得有必要出版这本书吗?

  奎励杰: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了,例如盖洛普公司(Gallup survey)的调查或Synotac公司的调查。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正在下降。也就是说,在你的公司里,越来越多的员工虽然身在岗位,但并没有全心投入、做到最好。他们对工作目标没有激情,心不在焉。躯体虽在公司,魂儿却留在家里。如果你可以让你的团队焕发激情,你就会成功。

  你如何劝说领导者,让他们相信现在是该改变管理方式的时候了?

  你可以坐在会议室里,把事实摆在他们面前。如果我们找到我们的客户,对他们说他们的领导者和员工之间匹配得不好,他们会不会不承认?可能一开始几分钟他们会否认。不过如果你把事实摆在他们面前,并且对他们所选择的人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也摆在他们前面,那么他们就不可能一直否认下去了。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是如何说服你的员工和你的公司,让他们相信现在应该进行一次痛苦的转变了?

  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典的“平台着火法”。如果你想让你的团队从A平台转移到B平台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相信A平台着火了。只要他们相信他们所处的平台着了火,他们就会转移的。

  而更困难的挑战,是利用雄心勃勃的语言,让一个原本已经很成功的企业转移到C平台上去。这种企业原本就处于B平台,而且他们在B平台上待得很舒服。而现在你要雄心勃勃地挑战你的团队,令团队做出变化。改变一个成功的企业,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你真的可以教一个人成为优秀的领导者或管理者吗?

  有些人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相比其他人拥有极大优势。不过我之所以热衷于领导力,是因为我认为领导力是可以习得的。而且我认为,领导者们都有机会决定是否改变他们的领导方式和行为方式。

  为什么我们欣赏通用电气公司(GE)的领导艺术?是因为他们成功地雇佣了一群具有强劲领导力的人吗?还是因为我们真的认为,通用电器的领导力发展模式确实会培养出一些极为出色的人才?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杰夫 伊梅尔特究竟是个天生的领导者,还是通过在通用电气工作的经历,才逐步成长为一个领导者的?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后者。

  很多人认为年轻一代不愿接受传统的领导模式。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真实性。不过我认为他们并不是全盘拒绝这些领导模式。我认为如果这些年轻人觉得没人真正关心他们,或没人关心他们的想法,他们就会工作中心不在焉。这就是为什么激发员工的工作专注度如此重要。

  如果你是一家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你会用什么模式来促使员工遵守规章?除了零瑕疵的管理模式之外,你是否真的承受得起其它模式?因为如果管理出了问题,监管机构是可以让你关门的。此外,如果你是在这家金融机构里工作的所谓X世代或Y世代人,在遵守规章的问题上,我想你可能期待的是一种指令型的管理模式,以及围绕这种模式打造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美国管理的未来,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我最关心领导者们是否有能力广泛地适应当下的竞争环境。而且企业要真正、切实地理解这些转变的重要性。不管是知识工人的供需情况,还是总体工作人口的规模,都会对商业模式和企业的成功模式造成显著的影响。

  此外,我认为另一个已经发生了的重要转变,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建立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像中国或韩国这样的市场,他们的数理化教育做得很好,仅凭单方面的力量是否可以产出这种成果?这是私营部门的功劳,还是公共部门的功劳?还是公共、私营部门携手发展教育的结果?

  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在美国所需要做的。当你研究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基本竞争力时,你会发现,那些以人才驱动创新,并能够就此创造出就业岗位和财富的经济体,将会获得竞争优势。

  译者:朴成奎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