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牛津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用数据说话,是作为管理者一项必备的素质。而,在管理系统中预测、计划、控制、报告都是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基础,可见量化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即使,在每日 喊量化管理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项目管理中量化管理常犯的五个错误:

  项目管理中涉及四个环节,无论是报告式的文字还是表格式的管理工具,数据是经常见到的。如果有效的避开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我们的量化管理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1、定性分析多余定量分析

  现象:四个环节,工作人员用了大量描述性的文字向下级下发通知,向上级汇报工作。最常见的语句如:“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使我们的销量稳定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针对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内部整顿、外部改善等一系列计划,结果证明,我们增加的努力得到了积极的响应。目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点评:定性分析多必导致工作的模糊,而工作的发展和进度又必须以数据为基础的。所以在上面案例中,存在很多定性带来的问题。比如,在工作汇报中,“通过这段时间”是错的,其他的如以下:

  “过去的33天,我们通过提升人员工作效率、改善激励政策、加强客户关系,使得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0%、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5%,市场占有率提升了12%,环比去年同期,我们的销量增长120%,并且连续4周维持了这一较高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产品包装破损、容量不够二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加强生产线管理、严抓检验两项工作,经过3周的努力,次品率已经降低了3个百分点……”

  两段汇报不同的是,提升后面不是说“市场占有率”,而是多少。不是“较高的”而是具体的数据。不是“存在的问题”,而是什么问题,所有词眼必须是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而不是模糊的定性的描述。

  2、结果小于计划

  现象:计划制定了,经过执行发现结果往往小于计划。领导不满,属下也充满委屈,明明计划就是这样,为什么领导还不满意?

  点评:结果小于计划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计划的模糊,并且下属没有得到精确的解读。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经过努力实现了,但在领导看来,却没有实现。另外就是对执行的不到位和控制的不量化,但,针对此类问题,计划制定后,团队是要按照这个目标进行工作的,并且务必要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在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给所有人员一个明确的量化的目标,如果可以,在量化的计划之外,还应给出具体可行的工作指导方法。

  在人员激励中,往往存在一个错误,即激励政策在计划中的缺失。例如,达到目标的80%为保底,100%奖励利润的1%,120%奖励利润的2%等。此时,作为执行人员会考虑一个问题,一旦自己的工作超过目标,管理者有可能将考核的基准提升,一旦连续几次超额完成,那么接下来自己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为此,执行人员可能隐瞒自己的实力,实行逐步提升自己工作业绩,这一案例就突出的显示了激励政策在计划中的问题。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考核可以以计划为最高奖励激励执行人员,如完成100%的情况下,奖励最多,完成高或低都将低于完成100%业绩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所有执行人员计划的真实性。

  3、数据没有甄别

  现象:量化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方法也得到普及,但由于执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自己得到的数据理解不一,凡是数据纷纷作为依据将工作反馈给上级。结果却发现,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所得结果远远高于现实情况,明显有水分。

  点评:作为执行人员,掩盖自己的错误,并争取良好的表现是人性中的弱点。但,这种虚假上报的行为却于工作不利,大大损害了量化真实性的原则和底线。如不加以辩解和甄别,作为决策的依据进行执行,可想而知,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针对这种情况,雷诺瓦管理咨询的顾问们都会要求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据可查的追溯,并对结果进行预估核对,对于明显不符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直至所有数据真实有效才作为分析的依据。

  4、控制没有量化

  现象:量化的计划被执行,但控制没有量化,时间没有具体到每个人身上,需要的结果没有量化为具体的数量,人性弱点再次发挥了优势,往往就会出现常说的“大锅饭”现象。

  点评:是否将所有计划和控制都具体到人头上,是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因为团队作业和单体作业各有优势,而并非所有工种都能将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头上,就造成了团队作业的天然土壤,一旦控制没有具体到人头上,或是无法具体控制到人头上,那么管理中就会出现控制不可量化的现象。

  5、量化范围模糊

  现象:量化范围模糊,没有具体到真正的细节,最终导致执行结果出现偏差。

  点评:针对量化范围模糊的问题,有人不认同这是一种错误,因为领导风格的不同导致,但从结果导向看,量化范围模糊不是最关紧要的。如此一来,或是团队规模小,执行人员有着较高的自觉性能避免此类错误。而现实中,规模较大的团队较多,就无法保障整体作业的觉悟性,管理之所以存在,就是要解决此类的问题。

  二、项目管理之量化管理的核心要素

  项目管理之所以有量化管理,其目的在于无论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务必保障所有结果准确无误的达成。因此,我们从开始到结果,都必须以量化的数据进行监督和检验。

  1、目标要量化

  目标量化要具体到每个细节,“客户满意度要提升20%、市场占有率要提升10%……”,对于所有需要解读的地方,一定要使每个人确认理解为止,必要时进行抽查核实他们得到的信息是否是100%理解。

  2、方法要量化

  在项目管理中,方法要量化往往被人忽视或者是弱化。领导给出了目标也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但没有给出方法或是给出的方法不适用。

  这里并非要求所有执行人员千篇一律的刻板执行,但作为一个参考方法,能减少人员工作的浪费。特别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是实用的。至于高层管理者,则另当别论,因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任务,这点是基层人员无法达到的。

  3、结果要量化

  对于结果量化,上面有所阐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结果不能只有一个,在一个大的结果下,应该有阶段性的小结果,以便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最终保证大的结果完全实现。

  三、量化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除此之外,量化管理还需注意哪些问题?这里作为尝试性的探讨,给大家一些一孔之见。

  1、真实有效-去伪存真

  量化管理,数据的真实性是作为使用的底线,数据的有效性是需要管理者甄别筛选的,并非所有数据都有用,一些干扰性的数据要进行排除。

  在去伪存真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实高度的洞察力。

  2、全面发展-有意识的

  在所有数据中,对数据的缺失和对未来发展的不预见性,都能导致量化管理的不到位。因此在量化管理中要能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数据,并能有一定的预见性,预估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数据。

  在这里提到三个字“有意识”,即无论是什么数据,都能有意识的发现它的潜在作用,只要是真实有效的数据。

  3、联系系统-整体观念

  数据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存在的,因此在量化管理时要注意数据间的联系性和系统性,以保证数据与数据之间是整体的联系的,往往在数据与数据之间,能产生很多有用的信息。

  量化管理,作为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作业方法,不仅给管理者带来科学的依据,而且能在量化管理中让自己的团队得到成长和发展。

  在一些企业,他们以“用数据管理”作为年度活动主题,时刻提醒自己的员工用数据管理,也许,企业的发展并非一日千里,但要求自己每日 进步一点点,每日 都要有所进步,不断坚持下去,量化管理就会发挥其效应。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