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福布斯中文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在我们生活中,“啊哈”瞬间可能发生在白天、夜晚,或者在交通堵塞的任何时候。那些醍醐灌顶顿悟的瞬间就像是漫画中人物头顶上的灯泡一般突然闪现在我们眼前。

  那么,顿悟瞬间和团队合作有什么关系呢?

  查尔斯 巴切尔多是一位机械师。约翰 克鲁西是一位钟表匠。路德维希 伯埃姆是一位吹玻璃工。弗朗西斯 厄普顿是一名数学家。他们一起与发明家托马斯 爱迪生共享了一个顿悟瞬间。别忘了,白炽灯的商业化是他们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产物,而不是像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告诉我们的——是爱迪生一人发明的。事实上,我们对团队的研究显示,一位优秀领导者的背后无不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埋头研究人类工作效率的驱动因素。基于该研究的成果,我们出版了最新著作《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该书收录了我们对非常富有成效的团队特点进行研究的成果,涉及的研究对象达35万人之多。通过对数据进行推论,我们发现了大量的这些特点。正如当初在新泽西州的门洛帕克小镇上的那个夜晚,爱迪生和他的团队知道他们发明的灯泡会亮,但不知道它会亮多久,我们正凝视着我们自己的顿悟瞬间。

  以下是我们就可能会改变你的领导方式或者有助于你的工作团队的四大基本素质而进行研究的调查结果:

  伟大的团队总是拥有一个崇高的目标。我们研究过的伟大团队都拥有一个崇高的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该目标具有极度清晰的共识。当我们要求某支伟大团队的10位成员列出他们团队的存在理由时,所有10个人都会使用同一种表达方式,即“我们使病人和家属成了我们的疯狂粉丝”或者“我们像对待英雄一样对待我们的客户。”面对这个测试,你的团队会表现如何呢?

  有效的团队积极参与性。敬业的员工关心组织,愿意付出额外努力,并能控制问题等等。我们的研究表明,当员工感到自己是一个具有激励性的团队的成员,能定期获得队员认同,并明白他们团队的工作会如何影响上一层规模更大的整个组织时,你团队中敬业的员工就会大增11%。

  他们工作效率的表现是出于对团队而不是对公司的忠诚度。下面是我们在这项研究中的最大发现,而公司首席执行官不太喜欢这点:人们对自己团队的忠诚度远胜于对公司的忠诚度。不是吗?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是我们难道不是更忠诚于我们自己的家庭吗?团结在一个小团队中,寻求支持和鼓励,这正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伟大的领导者了解这一点并且会顺势而为。他们让团队成员在一个团队更久(所谓的团队工作效率几年后会下降纯属谬论),他们甚至会让一些优秀的团队整体迁移,而不是从中选取几位明星员工进行迁移。

  伟大的团队崇尚简洁。我们发现,最好的团队会以一些简单的规则为行动准绳,并让团队成员对履行这些规则担负各自的责任。我们从各种规则中精选了如下三个最常见的规则:好棒,没有意外,鼓励。简而言之,伟大团队的成员致力于在与客户及队友彼此之间的互动中彰显世界一流的水平;他们赞成公开沟通,以免意外之举;而且他们赞成彼此给予欢呼和鼓励,并对优异的工作表现给予健康有益的肯定。

  就这最后一条规则而言,该是给你团队一个顿悟的时刻了。它或许看似非常简单,但请向你的团队以及你本人提出下列问题,这可以有助于揭示你团队获得突破性成果的潜力:

  你目前在为你团队中的哪位成员欢呼加油?

  你团队中的哪位队员在为你欢呼加油?

  你团队中哪位成员你不能为其欢呼加油(为什么)?

  哪位团队成员没有在为你欢呼加油?

  上述问题可能会在你的团队成员之间引起一些颇为棘手的谈话,但请这样设想一下:没有一个团队能在双眼一抹黑的环境下成功。

  艾德里安·高斯蒂克(Adrian Gostick )及切斯特·埃尔顿(Chester Elton)是纽约时报畅销书《橙色革命:一个伟大的团队如何能够改变整个机构(自由出版社)》(The Orange Revolution: How One Great Team Can Transform an Entire Organization (Free Press))的作者。请访问carrots.com以了解该书详情。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