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历史上的金融:思想、技术与制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2年03月30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张亚光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饭圈”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社会、科技、经济背景。从供给侧的角度看,“饭圈经济”是“内容经济”的产物。资本之所以在“饭圈经济”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于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风口”,存在高额的利润回报。从需求侧的角度看,“饭圈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产物。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容易出现“羊群效应”的从众心理。“饭圈”黏性得到极大增强,“饭圈”的经济属性更加浓厚。从交易机制的角度来看,“饭圈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饭圈经济”的产生和运转,在逻辑上利用了市场经济的规则。

“饭圈经济”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负外部性、行业垄断、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在“饭圈经济”模式中都以放大的效果呈现出来。放任自流“饭圈经济”,结果是野蛮生长,集盲目、无序、混乱、低俗等诸多特征于一身,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饭圈经济”代表了一种错误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行为完全是非生产性的,非积累性的,对个人发展无益,对家庭和睦无益,对社会进步无益。“饭圈经济”代表了一种扭曲的财富观。年轻人容易产生不劳而获和好逸恶劳的思想倾向,认为财富“唾手可得”,丢失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积极心态。“饭圈经济”代表了一种短视的投资观。资本大量流入虚拟经济,尤其是通过“饭圈经济”获取超额暴利,对实体经济发展带来阻碍。“饭圈经济”代表了一种异化的价值观。明星所附着的生存环境,由劳动者和社会的关系异化为商品和资本的关系。粉丝、明星、平台、资本,在非理性和利益的勾连下,形成了一个诡异的价值共同体。此外,年轻人沉迷于不健康的文化娱乐产品,对未来人力资本的形成也有很大危害。

“饭圈经济”乱象的治理,首先要有辩证的认识。不能将其作为孤立的问题去解决。要将“饭圈经济”的治理与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等重大议题结合起来,要纳入到“十四五”规划“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大框架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其次,既要治“本”,也要治“人”。处理好政府与相关产业资本的关系是根本。在文化产业领域,政府尤其不能缺位。要积极倡导年轻人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引导文化产业领域消费升级。要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功能,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完善法律,打击“饭圈”的非法集资活动和针对未成年人的不法活动。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亲清型”的文化产业生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忙碌的农夫》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40号田地时,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条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太阳落山,油也没加,猪也没喂,田也没耕……很显然,最后他什么事也没有做好。
点评:
做好目标设定、计划和预算是执行的基础。做好时间管理是提升执行效率的保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张亚光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